当前位置: 首页 / 馆内要闻
高校里的千年砚魂!鲁砚协会非遗传承分会成立 + 淄砚展双重磅来袭
发布时间:2025-05-28浏览量:280

五月的青岛,海风轻拂,一场关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盛会在青岛黄海学院启幕。山东省鲁砚协会非遗传承研究分会成立仪式暨 “淄韵缶铭” 淄砚铭文创作与鲁砚协会会员作品邀请展在此隆重举行,为这座浪漫的海滨之城注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青岛市黄岛区原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李敬云,青岛黄海学院副校长马延岳,青岛砚馆馆长宋涛,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电视剧和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处副处长孙德娟,黄岛区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徐智勇,著名收藏家、鉴赏家,高密收藏家协会会长单既建,高密市政府原办公室主任王述忠,青岛一建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马树军,青岛一建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史健等地方政府企业领导,以及山东省鲁砚协会首席专家顾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克唐,山东省鲁砚协会特约顾问、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原二级巡视员陈健,山东省鲁砚协会顾问王文海,山东省鲁砚协会秘书长苏锐,山东省鲁砚协会副会长杜吉河、张国庆、崔成全,山东省鲁砚协会收藏研究分会会长郝海洋,山东省鲁砚协会收藏研究分会顾问王剑峰,慕云楼、她山砚社创始人、山东省鲁砚协会副秘书长齐增升,她山砚社社长张甜甜,青岛田横砚研究所所长刘宇,山东省鲁砚协会非遗传承研究分会会长张慧秀,非遗传承研究分会分会秘书长、黄海学院博物馆负责人毛波,副秘书长宋一鸣,以及黄海学院师生代表、文化艺术爱好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等约100人出席。受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研究分会创会会长、武警部队原副司令员刘红军中将委派,北京砚文化发展研究会党支部书记、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孙德勇出席活动并表示热烈祝贺。
山东省鲁砚协会非遗传承研究分会成立,得到了黄岛区政协、黄岛区文旅局、青岛黄海学院、山东省鲁砚协会收藏研究分会、高密市收藏家协会、青岛一建集团等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与企业支持。

黄岛区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徐智勇在致辞中强调,非遗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黄岛区一直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构建了四级非遗名录体系,积极开展各类非遗活动,持续增强全社会非遗保护意识。而山东省鲁砚协会非遗传承研究分会的成立,为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非遗文化注入了新活力,搭建起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将为砚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机会,培养高素质非遗传承人。

青岛黄海学院副校长马延岳表示,山东鲁砚协会非遗研究分会在落户于青岛黄海学院,标志着学校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鲁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制作技艺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非遗传承研究分会的成立不仅为黄海学院增添了文化底蕴,更为师生们提供了近距离学习、研究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机会。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深入开展鲁砚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创新工作,让这一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山东省鲁砚协会会长郝元勋致辞表示,山东省鲁砚协会成立非遗传承研究分会,搭建起了鲁砚非遗项目传承、理论研究、雕刻技艺创新发展与业务交流的平台,为推进弘扬鲁砚文化事业注入了又一强进活力。希望非遗传承研究分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资源和职责作用,加强交流与合作,将分会建好、办好、工作做好,在鲁砚非遗传承与推动鲁砚创新发展上取得成绩,为弘扬鲁砚文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成立仪式上,山东省鲁砚协会秘书长苏锐宣读了《关于同意成立山东省鲁砚协会非遗传承研究分会的批复》。山东省鲁砚协会首席专家顾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克唐讲话提出,希望山东省鲁砚协会非遗传承研究分会以非遗传承为使命,以创新为动力,共同书写砚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篇章。

成立仪式上,山东省鲁砚协会秘书长苏锐宣读了《关于同意成立山东省鲁砚协会非遗传承研究分会的批复》。山东省鲁砚协会首席专家顾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克唐讲话提出,希望山东省鲁砚协会非遗传承研究分会以非遗传承为使命,以创新为动力,共同书写砚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篇章。

李敬云主席、马延岳副校长、刘克唐大师、郝元勋会长、徐智勇等为山东省鲁砚协会非遗传承研究分会揭牌。

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常宗林为大家介绍了“淄砚缶铭”淄砚铭文创作展的相关情况,展现了鲁砚制作技艺的精湛与创新。

揭牌仪式后进行了山东省鲁砚协会非遗传承研究分会与她山砚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山东省鲁砚协会顾问王文海见证;还举行了“慕云楼青岛工作室”、“她山砚社青岛工作室”授牌仪式。慕云楼创始人齐增升、她山砚社负责人张甜甜向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负责人毛波、非遗传承研究分会会长张慧秀授牌,北京砚文化发展研究会办公室主任孙德勇见证授牌。

山东省鲁砚协会特约顾问、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原二级巡视员陈健宣布“淄砚缶铭”淄砚铭文创作与鲁砚会员作品邀请展开展。

揭牌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嘉宾参观了“淄砚缶铭”淄砚铭文创作与鲁砚会员作品邀请展。展览日期至6月23日结束。

此次活动不仅是鲁砚文化传承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创新发展相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当千年鲁砚遇见高校,当非遗技艺与创新思维碰撞,我们有理由相信,鲁砚文化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与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