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韵好物
当唐代的凿刀落下,经文在石头上刻下永恒;当非遗的拓片铺开,笔墨在纸上留住时光。今天,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带着一份跨越千年的浪漫 ——唐代石刻心经拓片氛围灯来了!让文物不再 “高冷”,让你把博物馆的文化温度,悄悄藏进家里的每个角落。
一盏灯,藏着三重文化密码
1.它的 “芯”,是唐代的石刻风骨
这盏灯的灵魂,来自博物馆馆藏的唐代石刻心经。千年前的匠人一刀一凿,将佛教智慧与书法艺术刻进石头,经文里藏着盛唐的气韵,笔画间带着石刻的肌理。如今,我们以它为蓝本,让千年文字在光影里苏醒。
2.它的 “皮”,是非遗的指尖功夫
灯上的拓片,可不是普通的印刷品!非遗传承人用薄如蝉翼的手工扎花纸,蘸取朱砂与墨汁,在唐代原石上细细拓印 —— 力道轻一分则模糊,重一分则破纸,全凭手感拿捏。这手艺,是博物馆的非遗传拓技艺,拓出的经文连石头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3.它的 “骨”,是古法的装裱美学
灯罩上的拓片,用博物馆的纸质装裱修复非遗技艺托裱而成。纯手工浆糊细细刷匀,让拓片服帖地 “站” 在灯罩上,连底衬的绫绢都选了唐代流行的米黄色,古朴得像从敦煌壁画里走出来的。
细节里的巧思,藏着对传统的敬畏
1.灯座
木质底座配金属龙骨,方方正正透着古意,20-30 厘米的高度刚好适合摆在书桌或床头,打磨得像玉石般温润。
2.光源
内置节能 LED 灯,光线柔和得像月光,既保护拓片不受损伤,又能让经文在墙上投下淡淡的影子,氛围感拉满。
3.黑科技
无线充电 + 隐藏触控开关,随手一按就能点亮,没有电线缠绕的烦恼,放在哪里都清爽。
不止是灯,是可触摸的 “文化记忆”
它可以是书房里的 “文化锚点”,陪你在夜晚读书时感受片刻宁静;也能是客厅的艺术装饰,让访客一眼读懂金石拓片的魅力;送给亲友,更是一份独一无二的伴手礼 —— 毕竟,不是每盏灯都藏着千年历史。
当灯光亮起,拓片上的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在光影中流转,你会突然明白:所谓传承,就是让古人的智慧,以这样温暖的方式,继续陪伴我们的日常。
这盏灯,等你来把它 “拎” 回家,让千年文化在你的生活里,重新发光。
文创购买通道
微信咨询:17863988543 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