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黄砚” 砚拓

飞黄砚 砚拓
在中华文明的漫长星河中,文房用具承载着独特的艺术价值与人文精神。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不仅是研墨贮墨的实用器,更是集石材、雕刻、书法、铭文于一身的艺术珍品。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所藏的一方“飞黄砚”砚拓,便为我们打开了这样一扇窗口,得以窥见端砚的温润之美与文人题跋的深远意趣。
砚台之美:形神兼备的艺术杰作
飞黄砚(砚面)
砚堂开阔平整,是为研墨之所,尽显古朴典雅。整体造型圆润规整,砚堂部分开阔平整,便于研磨墨汁。砚缘处饰有精致的纹饰,线条细腻繁复,工艺精湛,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与砚堂的简洁形成对比,展现出端砚在实用与审美上的完美融合。
飞黄砚(砚背)
砚背是整体造型的精华所在。匠人巧妙地利用端石天然的石形与石皮,以高超的雕刻技法,塑造出一幅“神骏腾云”的壮阔画面。一匹天马昂首奋蹄,鬃毛飞扬,身形矫健,仿佛正破石而出,踏云疾驰。其周身祥云缭绕,线条流畅而充满动感,极具视觉张力。整个造型寓动于静,于方寸石料间迸发出无穷的生命力,完美诠释了“飞黄腾达”的吉祥寓意。
题跋释义:墨香里的时光印记
“飞黄砚”砚拓题跋
“飞黄砚 辛卯端州刘演良观”,这行楷书题跋,是刘演良先生对这方砚台的注解与情感寄托。“飞黄砚” 点明砚台之名,“辛卯” 为时间标记,“端州” 是端砚的产地,也象征着砚台的正宗出身,“刘演良观” 则表明是刘演良先生对这方砚台的品鉴与题识,短短数字,将砚台的身份、时间与品鉴者清晰呈现,为砚台增添了人文价值。
人物介绍:刘演良 —— 砚艺世界的深耕者
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 刘演良(来源:中国端砚网)
刘演良先生1934年生于广东肇庆,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端砚设计制作大师与中国文房四宝专家之一,被誉为“端砚泰斗”。他不仅是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端砚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刘演良先生的一生与端砚紧密相连。他早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深厚的文化素养为其后的砚雕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艺术创作,突破了传统砚雕的程式,倡导“因石构图,因材施艺”,将雕刻与砚石的自然形态、石品花纹完美结合,注重意境营造,开创了现代端砚“文人画”式的清新、雅洁、精致的艺术风格。
此外,他还是一位学者型的艺术家,著有《端溪名砚》、《端砚全书》等学术专著,系统梳理了端砚的历史、石质、工艺和鉴赏知识,为端砚文化的传播与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题铭,对于一方砚台而言,无疑是其艺术生命的最佳注脚。
结语

飞黄砚 砚拓
一方砚拓,拓下的是墨色的形纹,拓不下的是石质的温润与刀笔的力度。它既是对一件实物的记录,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我们透过这幅“飞黄砚”拓片,得以跨越时空,感受端溪石质的细腻,惊叹于匠人雕琢的鬼斧神工,更品味到如刘演良先生这般文化大师所赋予的深厚底蕴。
现今,它就悬挂在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中,等待着每一次与你相遇,共同谱写砚文化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