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长生无极瓦当砚

清代 长生无极瓦当砚(1644-1911)
在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方独特的清代瓦当砚,它以汉代“长生无极”瓦当改制而成,承载着两朝的历史信息与人文精神。此砚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巧思,更成为连接汉清两代文化的重要实证。
砚面:荷叶田田,墨韵清悠
清代 长生无极瓦当砚(砚面)
砚台的砚面,雕琢成了荷叶的造型。那起伏的边缘,恰似荷叶在微风中轻轻漾起的波痕,灵动而自然。叶片上的纹理,细腻地勾勒出叶脉的走向,仿佛能让人感受到荷叶的柔韧与生机。一方小小的砚池,巧妙地融入荷叶形态之中,似是荷叶承接着的一滴晨露,为研墨增添了几分诗意与雅致。当墨锭在砚面上缓缓研磨,墨汁顺着荷叶的纹路晕开,仿佛能将人带入荷塘月色的清幽之境,让书写与绘画的过程,也成了一场与自然对话的雅事。
砚背:“长生无极”,新朝遗珍
清代 长生无极瓦当砚(砚背)
翻转砚台,砚背是一方 “长生无极” 瓦当。瓦当之上,文字布局规整,线条古朴有力,尽显汉代瓦当的雄浑气象。而这 “长生无极”,在汉代有着特殊的寓意。王莽代汉建立新朝后,推行了诸多改制,其中就包括对地名和文字的改动。他将京都 “长安” 改为 “常安”,“长生无极” 也被改为 “常生无极”,此类改制多达数百项。新朝仅存在十四年,极为短暂,使得这种 “常生无极” 瓦当流传稀少,更显其珍贵。这方瓦当,不仅是汉代瓦当艺术的体现,更是王莽新朝历史的实物见证,承载着那段波澜起伏却又转瞬即逝的王朝记忆。
古物新生,文心永续
汉瓦(来源:去哪儿攻略)
从汉代的瓦当,到清代被改制为砚台,这件藏品经历了漫长的时光。它见证了不同时代的工艺与审美,也让我们得以从中窥探历史的一角。每一道纹理、每一处雕琢,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怀,是历史馈赠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这方清代瓦当砚以汉瓦为材,既保留了汉代的历史信息,又融清人的审美与工艺于一体,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载体。它不仅是文房实用之器,更是历史与艺术的结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入研究。
结语

清代 长生无极瓦当砚(1644-1911)
每一件藏品都是历史的碎片,承载着过往的记忆与智慧。这方长生无极瓦当砚,以其独特的造型与深厚的历史底蕴,向我们展示了古代文化的多样性与延续性。愿我们在欣赏与研究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灵感,传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