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万物萧瑟,但古人的文思却未曾停歇。在我馆的藏品中,有一方唐代暖砚,它并非只是简单的研墨之物,更是一件解决冬日书写难题的古代“暖科技”产品。让我们透过黄海学院博物馆的这件藏品,来感受唐代文人雅士在寒冬中依然坚持书写的情怀。
砚面设计十分用心,有用于研磨墨块的砚堂,还有两个圆孔,用于放置笔或者其他文房小物件,方便文人书写时取用。砚面之上,还能看到一些细致的刻纹,线条流畅,虽历经岁月,仍可窥见当时工艺的精细,这些刻纹不仅有装饰作用,也可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寓意,为整个砚台增添了艺术气息。
在严寒时节,普通砚台中的墨汁极易冻结,而暖砚通过底部的炭火腔加热砚面,能有效防止墨汁冻结。这种设计不仅保证了书写的流畅,还能让研墨过程更加顺滑。值得一提的是,适度的温度还能提升墨色的光泽度,使书写作品更添神采。
暖砚的出现与发展,与唐代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大唐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科举制度的确立使得读书写字成为社会阶层晋升的重要途径,文房用具的需求与讲究程度也随之提升。同时,唐代的都城长安地处北方,冬季寒冷干燥,实用的暖砚便应运而生。这方暖砚,正是那个璀璨时代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它承载着盛世的书写热情与无微不至的雅致。
这方静置于展柜中的唐代暖砚,早已炉火熄灭,但它所蕴含的巧思与温度,却穿越了时空,依然能够被我们感知。它不再是一件冰冷的器物,而是一段被物化的历史,让我们得以窥见唐代文人于寒冬中坚守书桌的那份从容与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