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网课进行时 | 第九弹:师生同努力,携手推进线上教与学——管会生
发布时间:2020-03-19浏览量:4414

按照党中央、教育部的工作部署与要求,大数据学院充分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及教育信息化手段,全面开展线上教学,做到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确保2020年春季学期教育教学目标的如期实现。以下和大家分享线上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权且作为非常时期的课堂教学交流。

深知才智浅薄,挂一漏万,疏漏难免,难言有益,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疫情突发后,大数据学院反应迅速,积极搭建了本学期各课程较完备的线上教学平台。我意识到,线上教学平台的建设,既不能将其作为应对疫情的一种“无奈之举、权宜之计”,也不能将其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而应该把握好这次深化传统课堂教学改革的机遇,增强线上教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充分利用当下教学双方师生们线下充足的备课学习时间,认真组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一、“慕课”并非教育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

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也好,SPOC(小规模定制在线课程)也罢,在线课程教学永远只是线下教学的强力辅助与有益补充,是“催化剂”和“助推器”,却永远取代不了教师耳提面命的线下课程教学。古典文史哲如此,现代数理化亦然!就像电子书永远不可能取代纸质书、“十八线主播”永远不可能取代教学名师的讲授一样!如我常说的“总有一些事情人可以比计算机做得更好,更有一些事情只有人才可以做到,而且永远都是如此”(这句铭言已入选《中外格言大典》一书)。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一门课程的教学,师生双方都要多动脑筋去思考,或者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多思考,教会学生学会思考、能够思考,这才是最关键的!而这就是线上课程教学不能完全替代的!

二、增强线上教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充分利用在线课程资源进行普识教育

在线课程所设计的诸多学习功能:授课视频、讲课PPT、上课笔记、课程云盘、互动问答、作业提交甚至错题集等,都是很好的学习工具,在线课程中及时的章节测试对巩固所学知识点也很有帮助。这些内容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无需置疑。而以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为目标的普识教育,尽管教师们平时一再强调她的重要性,但学生们却无暇顾及,毕竟完成专业课学业是大学生们最为关心的。所以,充分利用在线课程资源开展非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时无暇顾及的普识教育课程,最大限度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也是当下教师们的使命与责任。如上海智慧树,北大开设了一门慕课课程——《敦煌的艺术》,由樊锦诗、赵声良、荣新江等一众大佬主讲,可以让大学生们深刻感受到敦煌艺术的无穷魅力。一般的普识教育课程,不需要师生视频连线上课,也不通过直播互动指导学习,很适合学生自己选择适当时间自主在网上完成课程。

三、充分发挥好在线教学“催化剂”与“助推器”作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短期内大面积开展线上教学,确属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对学校和教师学生都是一次大考。但我们很幸运身处这样一个网络时代,足不出户便可实际共享和切实体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字文”的感受。疫情发生后,很多数据库、学习平台陆续对公众免费开放。不用实际跑图书馆,在电脑上基本可以找到所有纸质版图书,这对完成作业和毕业论文的写作,给予了很大便利。在超星技术支持下,和我校一样,许多高校迅速将慕课资源移至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更加便利的教学和自主学习环境。同时,学院积极开展线上教学资源使用培训,引导教师以最短时间熟悉在线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编辑整理并上传教学课件、教辅资料和电子版教材等学习材料。在线教育“慕课”的使用,大大提升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开展线上教学积累了如下宝贵经验。

首先,线上课程教学可通过手机端“学习通”APP、QQ、微信、钉钉等社交软件,采用音频、视频等方式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组织任课教师深入学习、讨论解决开展网络线上教学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并及时告知学生线上课程学习的具体要求、学习方法、学习进度和考评方式。

其次,多措并举,利用一切手段和力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线上教学,确保在线教学质量不下降,确保学生的课程学习不停止、师生互教互学不停止,教书育人工作不停止。面对全新的教学场景,教师要积极思考、精心研究、积极谋划,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线上教学方法,并做到所有班级、所有学生全覆盖。

再次,严格在线教学管理,任课老师通过班级群发布信息和学习资料,确保学生保质保量参加线上学习;在教学指导方面,要明确各章节重点难点,实时在线解答学生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同时及时布置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题,及时发布讨论思考题供学生在线回答,发布章节测试题进行测验

四、疫情期间我的教学案例 ——《重温南丁格尔的故事》

3月8日12:00,《人民日报》新媒体报道了全球疫情形势,数据统计结果的展示,采用了我们久违了的“鸡冠花图”(见图1)。

图1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形势

这种极坐标下的圆形直方图,也称圆饼图、玫瑰图、“鸡冠花图”(Coxcomb diagram),是1801年威廉普莱费尔发明的,在200多年前这是一种非常新颖的数据展示形式,但由于绘制较难而没有流行起来。

直到1857年,为说明当时英国战地医院的医疗条件状况,南丁格尔特地采用“鸡冠花图”绘制了一张战地医院死亡人数的统计图,图中对1854年4月—1856年3月两年内每个月三类死亡人数的统计结果进行了比较,直观明了、一目了然(见图2)。

图2  南丁格尔绘制的战地医院三类死亡人数的统计图(1854年4月-1856年3月)

这张图替代了原军方准备用几万文字描述的统计分析报告,是“鸡冠花图”在数据可视化领域最经典、最实际的应用案例。

2020年5月12日的国际护士节,恰逢南丁格尔诞辰200周年,为弘扬南丁格尔精神,也为向当下奋斗在疫情一线十几万中国医护人员表达敬意,我以“数据可视化的先驱——南丁格尔”为主题,特意设计制作了本学期开学第一课的PPT课件——《重温南丁格尔的故事》。

课件打破学科与专业的“壁垒”,通过回顾南丁格尔的生平事迹,阐述了近代护理学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国际护士节、南丁格尔奖、国际护士大会(ICN)和迄今为止中国南丁格尔奖82位获奖者的名单。

2020年2月25日,央视新闻关于疫情的报道:“多个省区市确诊病例连续多日零新增”,统计数据的展示,采用的也是这种“鸡冠花图”(见图3)。

图3  央视新闻报道:多个省区市确诊病例连续多日零新增

课件《重温南丁格尔的故事》主要内容还包括:

■ 大数据助力新冠肺炎防控战“疫”     

■ 汉字“数”字的现代解读与数据可视化

■ 数据可视化的三个经典案例           

■ 数据可视化的先驱——南丁格尔

■ 国际护士节与南丁格尔奖            

■ 南丁格尔生平与中国的南丁格尔——林巧稚

■ 2019年国际护士大会(ICN)         

■ 中国19次参加南丁格尔奖评选,82位获奖者名单

■ 国际护士会与近代护理学的诞生       

■ 互联网+护理——网约护士

■ 5.12——汶川地震与震后的康复护理  

■ 老龄化社会与颐养护理

同时,课件充分肯定并详细阐述了现代护理学的新生事物——网约护士、震后的康复护理和颐养护理。通过拓展主题“数据可视化的先驱——南丁格尔”的研讨,课件着重强调了“护理学科与数字学科融合发展”的新理念,主要观点包括:互联网+护理、“数”字的现代解读与诠释、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助力新冠肺炎防控战“疫”……实际上,本课件涉及的所有内容,在任何一个专业的教科书上均未出现过,全部来源于网络信息资源!作为开学第一课的课件,它不仅适合于护理、医药、互联网、大数据等专业,还可以作为普识教育素材,适用于多学科领域的各个专业,重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课件的“结束语”,我对同学们讲了如下一段话:

大学四年最重要的是知识积累,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是掌握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历数你学过的几门专业课程!因为当你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可能是你在大学里从未接触过的,而具体要用的编程工具,也非你在大学里学过的那几种……你必须通过大学期间已形成的你自己的学习方法,向网络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向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向社会这个大课堂学习,才能够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这次,就是一个培养自主学习很宽松、很适宜的机会。

待到春暖花开之时,希望如约而至的不止春天,还有疫情过后依然健康、朝气蓬勃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