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工作
携手并肩、梦想同行—记大数据学院学科交叉融合分享沙龙
发布时间:2020-12-03浏览量:9570

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产业赋能之力,大数据学院顺势而为,把专业链建在产业链上,提出以“大人物”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思路,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近年来学院一直着力打造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平台。在学校教学工作部和科研服务部的指导下,大数据学院成立了大数据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会,通过举办各种交流活动,实现大数据技术服务各个学科,推动各学科在教学与科研上交叉融合,促进跨界发展,实现共同进步。

经过周密的策划安排,大数据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会终于迎来了第一场交流活动——学科交叉融合分享沙龙。

学科交叉融合分享沙龙于2020年12月1日下午在知新楼4楼大数据会议室举行,沙龙的主题是“携手并肩,梦想同行”。教学工作部、科研服务部领导及各学院教学副院长、骨干教师等二十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沙龙活动由大数据学院教学副院长戴琳琳主持。

活动首先邀请了大数据学院常务副院长尹成波做了学科交叉融合主题分享。尹院长指出:以计算和智能为核心,学科交叉,形成新工科建设模式,引领新技术、新产业,规划出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和提倡,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培养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和复合型实践应用人才,这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技术离不开平台,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统计学、AR/VR离不开产业需求;新产业转型需要新技术,新商科、新文科、新农科、新艺科、新医科的发展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

大数据学院教学副院长戴琳琳从政策导向、融合思路、教学融合、科研合作四个方面进行分享,她指出:交叉学科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出现的新兴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大数据学院已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统计与数据挖掘研究所、大数据与智能决策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愿围绕纵向科研项目、横向课题、社会服务等方面与兄弟学院合作。

随后,各学院副院长及骨干教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发言,大家从自身学科专业出发,提出了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的很多新的交叉融合的思路和想法。国际商学院孙守强副院长提出在新商科背景下建设商务智能课程,加入商务智能数据分析模块,并成立工作室,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建筑工程学院孙伟副院长强调大数据要充分利用起来,在工程建造中实现监测、预警及预测等功能;智能制造学院曹爱霞副院长表示对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给予大力支持,并推荐了蔡东岭老师就机动车检测、鉴定、评估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进行分享,蔡老师还提出可以联合申报智能网联汽车专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谈笑副院长提出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需要网络技术支持,采用虚拟仿真的方式来开展;学前教育学院刘艺敏院长助理提出学科交叉要敢于打破学科壁垒,跨界融合,在教育学、文学创作中加入爬虫技术,实现利用数据分析进行教育指导;艺术学院石莉莉副院长指出,艺术学院是艺术+技术的融合,这里的技术,包含信息技术,并提出以终为始,聚焦所有优势,融汇贯通,形成全校各学科大交叉、大融合;体育教学部岳伟老师针对学生的体能测试、APP跑步打卡人脸识别、运动会秩序册、运动装备设计等方面提出了需求;国学院张维霖副院长提出信息技术的融入,使得传统文化的体验方式、传播方式等发生了变革,并将大数据技术定义为“术”,传统文化定义为“道”,“术、道”融合,方能突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最后,创新创业学院谭春波院长、护理学院郭继志教授、质控中心司林梅主任、科研服务部姜宝华副部长对沙龙活动进行了点评和总结。谭院长愿以更大的资助力度,鼓励各学院将交叉融合的创意成果应用到国创项目和互联网+大赛上,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郭教授愿意与各学院一起,在健康管理、护理康复、医养结合上做出成绩;司主任希望大数据学院能将软件开发技术应用于学校的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中,以实现更精准的评价和更坚实的保障;姜部长以杭州建设城市大脑为例,提出以大数据学院为核心建立黄海大脑,实现学校各方面的智慧管理,体现育人的个性化、人性化和智能化。


多学科交叉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也是学科增长点最重要的来源之一。进一步增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意识,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效途径,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学科竞争力。通过本次学科交叉融合会议,各专业领域专家学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和教学科研方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取长补短,为促进各学科的交流,实现学科融合大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

大数据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会、大数据学院全体师生,愿竭诚为各兄弟学院提供大数据技术支持,促进全校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携手并肩、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