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43-高校后勤队伍状况分析与人事管理改革的体制模式选择
发布时间:2019-06-26浏览量:15061

高校后勤队伍状况分析与人事管理改革的体制模式选择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吴旦

后勤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一定是跟事业单位改革大背景联系在一起的。人事制度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事业单位的分类,将来事业单位可能分成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公益三类,完全可以由市场配置资源,或者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这样的改革要通过财政机制改革以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此改革没有完全推进的情况下,后勤保障制度改革只能根据现在的情况进行自己摸索。目前在高校,后勤人事分配制度的特点最主要一点是用工多样化。在后勤队伍中,特别在乙方,既有事业编制人员,又有合同制聘用人员,更多的是外劳力聘用。我们讲的很好,叫做用工多元化,但是从劳动合同法考虑,至少我们违反了一条规定就是同工同酬,不管是外劳力还是企业聘用要跟事业编制人员比较肯定有差距。我们使用的是“老人老办法”,学校该有什么的享受就要享受,后面新进来的,劳务工就实行当地最低标准。在此种情况下,当时设置的路径,各个高校都是说扶上马,送一程。通过老人的逐步消化,自然减员,最后达到完全一样的用工制度。
有三个问题是值得思考的。第一是干部队伍老化,骨干梯队断档危机,现在各高校都普遍面临这个问题。这些是能够真正跟学校贴心贴背,把学校当成自己家的骨干队伍,可能我们很难再有。第二是不管是合同聘用还是通过外劳力聘用,现在熟练工人的流动性太大,因为高校后勤队伍的工资竞争不具有优势。所以每到开学初,后勤处的老总就跟我讲有点担心,又怕哪些人不来。很多时候高校后勤成为了社会岗位的行业培训基地,他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到你这边来,在这里培养一段时间就可以在外面找到更高待遇的工作,这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挑战。第三,十年前,进入乙方的同志,淡化干部职级,后勤企业化管理,领取报酬,档案里面帮你加工资。原来你是科长,就到此为止。到退休的时候发现跟同类人差了一大截,严重挫伤了这一部分同志的积极性。但是实行社会化改革以后,后勤系统的同志实际上在用人制度上更加严格,更加合理。例如我们学校,工作量增加2/3以上,但是我们的队伍明显下降。整个队伍原有1550个服务后勤人员,到今天大概就在1300左右,工作量大了,人员减少了,应该说做了很大的改革。
学校提出来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但是如果高校后勤不能提高管理水平,将会阻碍学校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只有在这样一种态势下大家才能够认识高校后勤今后应该走什么样的改革之路。我们提出来后勤要同心协力,共创学校的未来和辉煌。
这几年在后勤中提出一个口号,叫“高水平服务、精细化管理”,我们发现光这些还不够,有的时候服务管理都很好,但是还是有些问题,有的时候就显得不够精细,或者不够贴心。
在队伍建设方面要考虑采取一些新的措施、举措,通过时间来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通过渐进式改革来增长后勤的队伍发展空间,要不断修正我们的路径。在此过程中,要考虑到员工的感受,考虑到服务对象的改变,考虑到服务对象要求的变化,建立真正符合世界一流高校所需要的后勤保障。所以我们提出来要有三个有利于:
第一是要有利于保障学校创建一流大学的需要,这是根本。高校后勤之所以需要,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学校的存在,所以必须跟学校的大目标相结合;第二是要有利于保障后勤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是有利于保障后勤职工的利益。只有做到这三个有利于,后勤发展才是一种科学发展。
我们专门就后勤改革向学校常委会作了专题报告,第一个,我们提出允许在一定限度内、一定范围内可以进一些私营的食堂。第二个,我们提出后勤员工在学校进行岗位分级的时候能否单列试点。我们提出岗位单列,评审单列,但是总量控制,标准控制。后勤总共有多少岗位数,确定好以后后勤自己操作。第三个,我们提出后勤干部的选拔要公开招聘,还有队伍的管理方面,加强凝聚力。
从去年开始,后勤的所有岗位,只要是中层干部的,全部在学校里面公开招聘。另一方面我们关键是怎么样让员工真正感觉到和学校或者学校跟他之间的联系,所以要善待员工。要求后勤领导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真正让员工感觉到温暖。
这几年我们主要在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福利条件改善方面下功夫,双管齐下共同努力。通过这样的努力,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学校党政一把手每到重要场合,迎新或者军训、寒暑假等都会到后勤看望职工。后勤的同志说,我们的要求不高,给点阳光就灿烂,领导多来看几次就高兴了,我们什么都不讲了,就是心里高兴,叫干什么都干什么。所有进入后勤的员工,只要进入学校,都要听校史、校训宣讲。组织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演讲比赛等各类活动,包括歌咏比赛、运动会,也包括和学校发展有关的活动,完全从心底里要认可他是我们自己的职工,只不过是用工形式的不同。
学校认真讨论,到底要不要建设一个核心队伍,就是刚才讲的是让它走只出不进的自生自灭道路,还是有意识地建设一支自己的队伍。当时就提出来,后勤有关键岗位,需要关键人才,在关键时刻需要我们的子弟兵。我们认为学校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应该有学校自己掌控的精干的后勤队伍。


我们认为对后勤要有一个基本编制,大概按全日制学生折合数的1%确定基本编制,专业学生按0.5%,理工类的还要适当增加,以确定后勤的基本编制。我们做了大概8、9个高校的调研,基本上按照这个方案定下来的话,都远比1999年开始社会化改革时确定的编制要少很多,但是能够确保在一些关键岗位上有一支自己的队伍。所以我们简单讲五个师就是:医师、工程师、教师、会计师、技师。教师主要指幼儿园老师,技师指水电等方面的技师。要做技术大比武,在这些岗位选拔一批优秀的人才,让这些人有奔头,觉得有一个目标,有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