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首先应该坚守学术诚信、严守学术道德底线、恪守学术道德、弘扬优良学风。“诚信做人,诚信为学”,“内信于心,外信于人”,是每个人自立于天地间的基本道德。并且学术不端行为会严重影响科学的发展,影响我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最终伤害的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术不端行为的事件频频发生,学术不端行为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例如论文抄袭、数据造假、文凭不真等种种沽名钓誉的行为说明,在一些学术领域领域,诚信缺失的现状已足以令人忧虑。但归根到底,学术不端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社会转型期的市场缺陷等,造成了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这种行为也愈演愈烈,社会的急躁情绪也波及了学术领域,人人为了快速拿到学历、学位等,绞尽脑汁地想要走“捷径”,从而导致了很多假实验报告、假证书等。
其次学术领域在评价一些论文或者材料的评价手段也并不分明。一些科研院所和高校在人才评价中存在简单量化倾向,具有重要决策权的决策人员并不把评价价值放到文章本身的深度、内容和质量,而是只看表面“数据”,如只看发表了多少文章或者或了多少奖项,浅显的认为发表文章多或者所获荣誉多就证明某个人的个人能力强。这种简单量化的评价方法,更在侧面加速了这些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更加严重,让一些急于想要有所成就的不法分子萌生了学术不端的思想,从而催生了种种学术不端行为。
但是我认为,学术领域应该是最不应缺失诚信的领域。因为学术追求的是真理,并且应该求真、求实,实事求是。中科院第一任院长郭沫若说过:“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因此一旦造假,就背离了科学本身的价值观。
如果中国的学术领域的学风要想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和求实、求真的学术氛围。这就需要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从自身做起,首先杜绝这些学术不端以及不法行为的发生,远离学法不端的人,并且最好不要和有学法不端行为的人有过多接触。
“立言先立德,立文先立人。”我们是未来的栋梁,是未来国家的中流砥柱,更应该以身作则,以自身言行为世人之轨范,成为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一旦大学生出现学术不端的诚信危机,人们就会对国家未来的栋梁产生怀疑和失望,社会就会丧失凝聚力,个人的梦、国家的梦都将遥不可及。
我们唯有坚守学术诚信,恪守学术道德,严守学术道德底线,才能以学术诚信夯实中国梦的基础。让学术诚信成为一股强大的道德正能量,带动全社会的诚信建设,使我们的社会早日成为和谐、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