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0日,数字经济与金融系教师田朋朋和学生黄泽文参加了2025年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开展数字经济专题调研。本次调研旨在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探索科技创新与教学实践改革的深度融合,为推动产教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实践依据。参展调研期间,师生与海尔智能家居、海尔食联网、盟睿智能、强脑科技的参会代表,以及青岛市虚拟技术产业园管委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收获了丰富的产业实践经验和启发。
1.产教融合持续深化。企业不仅重视科技创新,更与教育机构开展了多维度合作,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日益成熟。例如,PICO的VR眼镜、文达通的清洗机器人、阿尔法鱼的食联网等产品已与学校合作,科技教育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2.虚拟现实教育应用有待拓展。黄泽文同学与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管委会交流时了解到,学校使用的VR眼镜正是园区企业PICO的产品。通过VR设备可以沉浸体验红色教育、思政教育,但目前主要用于视频观看,未来应在沉浸式教学、虚拟实训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实现更多功能。
3.“熟悉+意外”的传统与创新产品融合。展会上许多产品兼具高科技和日常熟悉感。与盟睿智能交流时发现,中医耳穴AI辅助定位仪既传承了中医文化,又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智能化升级,为传统行业转型提供新路径。教学创新也应融入“熟悉+意外”的创新思维。
4.专业课程体系需动态更新。在保持理论知识系统性的同时,实验、实训和实习环节亟需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新热点,建立与产业发展同步的课程更新机制。例如,海尔食联网打造的“从买到烹到健康管理”数智餐厅解决方案,展现了信息追溯、数据分析、用户运营与智能硬件结合的创新模式,可作为实验教学的优秀案例引入课堂。
5.人才培养模式亟需优化。应突破现有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师生深入企业一线的常态化机制,实现教育实践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既要培养掌握专业技术的人才,也要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符合我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定位。
6.展会策划经验具有教学价值。本次参展调研也为后续指导学生参加相关会展策划竞赛积累了经验。调研过程中,对展会的场馆规划、企业招展、宣传推广、互动设计、体验优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考察,为商务策划课程教学提供了真实案例。
此次参展调研为数字经济专业深化教学实践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也进一步坚定了产教融合是推动教学实践改革和创新的关键途径。专业建设需要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建立常态化的产业调研和交流机制,需要定期组织师生深入产业一线,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为数字经济时代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