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展财会视野、强化学生对资本市场与合规运作的理解,会计学专业于10月27日组织“企业课堂”,邀请立心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基金经理冯学健来到黄海学院,围绕“价值投资、风控与职业成长”作专题讲座。
冯学健长期深耕证券市场,2012年进入股市进行实盘交易,2014年毕业后专职从事股票交易,后在深圳系统学习价值投资并创业,2019年参与立心基金并推动其在青岛的专业化发展,近年累计为投资人创造可观的超额回报,具有鲜明的实战与研究并重的背景。
据介绍,立心基金成立于2017年,登记为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并取得相应资格;公司先后获得场外期权与沪深两市网下打新等资质,近年来管理规模持续增长,跻身行业第一梯队。公司秉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坚守初心、不负所托”的理念,在制度合规与投研能力两端发力,构建以基本面研究为核心的投研体系。
冯学健从“投机与投资的边界”切入,指出资本市场波动性强、噪音极多,若无坚实的投研功底与纪律性,容易被市场情绪裹挟。他强调,会计专业学生具备读懂财务报表、识别企业质量与现金流真伪的天然优势,应在学习阶段就把“信息、判断与决策”有机结合,把报表分析、行业比较、估值框架和风险对冲视为一体化能力链条,而非零散的技巧拼接。谈及研究方法,他以价值投资为例,详细阐述“商业模式—竞争壁垒—治理与激励—现金流质量—安全边际”的五维审视路径,并结合近期市场案例,演示如何从会计科目和附注中识别“结构性风险点”,以及如何用一致口径的经营数据追踪企业的真实成长性。
针对学生关心的“如何进入买方/卖方机构”“私募基金的合规底线与职业伦理”等问题,冯学健给出建议:第一,校内阶段打牢三类底层能力——财报与税务规则、Excel财务建模与数据清洗、研究写作与表达;第二,形成可验证的作品集,把课程作业或实训项目沉淀为“公司深度报告+估值模型+跟踪纪要”的组合;第三,理解合规是金融业的“第一性原理”,从账户管理、信息隔离墙到交易留痕,任何环节都不容侥幸。与会教师在点评中指出,企业课堂把“会计—金融—合规”贯通起来,让学生明确了从核算能力迈向投研与风控能力的路径。
本次活动设置了“投研写作门诊”,现场选取学生的行业小报告进行逐段点评,围绕样本口径统一、价格与成本的穿透式验证、现金流与利润的背离解释等细节进行指导;在模拟路演环节,学生代表以“制造业成本优势是否可持续”为题进行5分钟陈述,冯学健就“假设—证据—结论”的逻辑链提出改进建议。
活动后,立心基金向国际商学院发出实习合作意向,双方将在真账数据脱敏、行业走访、投研案例共建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协同,并面向高年级学生开放暑期研究助理岗位。专业负责人马堃表示,企业课堂以真实的市场议题为牵引,促使学生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可落地的分析与表达”,也是学院“业财融合·数智赋能”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学院将继续推进与专业机构的共建课程、共建案例与共建实习,打通“课堂—项目—岗位”的能力跃迁通道,助力学生在财务合规的前提下,以价值为锚、以研究为径,在资本市场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