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防“溺”于未然!——防溺水安全教育学习手册请查收~
发布时间:2023-05-10浏览量:660

随着夏季气温逐渐上升,

溺水事故进入易发期、高发期。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游泳安全,

提高警惕,

学习防溺水安全知识,

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一、如何预防溺水?

为有效预防溺水事故,同学们要树立牢固的“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在防溺水方面,要做到: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2、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3、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溺水。

4、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5、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6、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

 二、溺水如何自救与施救?

1、溺水后要保持镇定,尽量将头后仰,口向上,口鼻露出水面后进行呼吸呼救。

2、不可以把手上举胡乱打水,以免身体下沉;双手划动,观察施救者扔过来的救生物品,迅速靠上去。

3、当施救者游到自己身边时,应配合施救者,仰卧水面,由施救者将自己拖拽到安全地带。

4、溺水后保存体力,等待救援是最重要的。会游泳的人如肌肉疲劳、抽筋也应采取上述自救措施;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但不要脱掉衣服,因为衣服能产生一定的浮力。

5、发现有人溺水要马上拿出手机拨打120电话,打完电话迅速投入抢救中去,但要注意方法。

6、施救者下水后不要从溺水者的正面靠近,应该从后面或侧面包抄施救,以仰泳的方式把溺水者带到安全处。

7、救援时最好将溺水者向上托出水面的同时自己主动下沉,溺水者一旦呼吸到空气就不会拼命抓紧下沉的人体,此时施救者再伺机解脱完成救助。

8、在救助过程中一定要使溺水者的头面部露出水面,保证其顺利呼吸,减轻溺水者的危机感和恐惧感,减少挣扎,使施救者节省体力,顺利地脱离险境。

 

三、溺水误区

误区一:溺水后都会大声呼喊?

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溺水者总是双手乱挥,用力拍水,大声呼救,其实真正的溺水往往是无声的。

 

误区二:会游泳就不会溺水吗?

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游泳,就不会发生危险,从而放松了警惕。其实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溺水者都会游泳,但他们往往低估了隐藏在水下的危险,特别是在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在这些地方游泳,水草、碎石等可能会困住双脚,进而发生意外。

并且游泳者的身体状况,如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空腹等也会让其无法正常游泳,从而导致溺水。

我们应选择正规的游泳场所进行锻炼;在游泳前也要检查自身的身体状况,不要在空腹、疲惫等身体状况不适时游泳,同时要做好泳前热身。
误区三:手拉手就能救上来溺水者?

我们不时会在新闻上看到手拉手救人,最后却导致多人溺水的悲剧。我们都能理解,看到亲人或同伴突然溺水,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自己去拉一把或拽一下,但这一拉往往是徒劳的,甚至还可能让自己溺水。

救人的方式有千万种,但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导致多人落水。

当遇到有人落水的紧急情况,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要贸然实施救援,应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寻求专业的救援人员的帮助。

 四、游泳安全注意事项

1、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中耳炎、皮肤病、严重沙眼等各种传染病的人不宜游泳。

2、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到江河湖海去游泳,必须先了解水情,水中有暗流、旋涡、淤泥、乱石和水草较多的水域不宜作为游泳的场所。水草较多、受到污染和血吸虫等寄生虫流行地区的水域也不宜游泳。

3、下水前要做准备活动。可以跑跑步、做做操,活动开身体,还应用少量冷水冲洗一下躯干和四肢,这样可以使身体尽快适应水温,避免出现头晕、心慌、抽筋现象。

4、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生命无小事

游泳莫大意

我们要加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救能力

时刻严防意外发生,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