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健康“心”生活,“愈”见最好的自己
发布时间:2025-08-07浏览量:31

伴随着盛夏的蝉鸣,忙碌的学习生活暂时告一段落,悠长的暑假画卷正徐徐展开。如何让这个暑假既放松身心,又充实愉悦,保持内心的稳定与活力?这份为我校学子定制的“暑期护心指南”已送达,陪你一起从“心”出发,乐享假期!

心理小贴士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常见心理问题表现

1. 感到焦虑和紧张;   

2. 感到无法应对;   

3. 感到要做的事情太多;     

4. 感到来自他人的压力容易发火或爱发牢骚;    

5. 因为责任而感到过度忧虑,感觉孤独或寂寞;    

6. 感觉疲倦;     

7. 对未来感到担忧;     

8. 很难放松或睡眠出现问题,头痛;

9. 很难集中注意力;     

10. 认为一件事情非常糟糕,找不到头绪。


心理健康十大标准

1. 对自我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对自我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

2. 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3. 具有一定的学习的能力;

4. 充分的安全感

5. 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6. 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7. 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8.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9. 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满足;

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是一组相对应的概念。心理健康特指处于动态心理平衡的心理过程,涵盖了一切有利于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的心理活动。

严格来说,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并无明显界限,而是一个连续化的过程,如将心理正常比作白色,将心理异常比作黑色,那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大部分人群都处于这一范围内。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我们的基因遗传,也就是父母给我们的特质,还有我们身体上的疾病,比如感冒、头疼脑热的。都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和状态。

心理因素:这是我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比如感到沮丧、害怕或者烦躁,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对,甚至觉得自己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这种消极的心态可能会让我们陷入一个循环,感觉自己总是在同一个问题上打转,找不到出路

社会因素: 我们周围的环境和社会给我们的压力。比如,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像是成绩不理想、和朋友吵架,这些都可能让我们感到不开心或者焦虑。


自我调试心理小方法

1. 读书 

古人曰:“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你遇到烦恼、忧愁和不快的事时,应该首先学会自我解脱,去读一读或翻一翻喜欢的书籍和杂志,分散心思,改变心态,冷静情绪,减少精神痛苦。

 2. 冥想 

经常运用冥想,可以使人达到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只需五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暂时忘记工作,忘记烦恼,让自己进入一种全新的意境之中。不妨找一个清静的地方,采用舒服的姿势坐下来,专注于自己的一呼一吸。

 3. 自我关怀 

每天写下或画下三件当天发生的、能让你平静或快乐的事,哪怕是非常小的事情都可以。可以把它们贴在便利贴上,贴在床头、电脑等醒目位置,感到沮丧时就看看它们。

 4. 运动 

参与体育运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减压方法。激烈的奔跑,或者水中的畅游,或者挥拍激战时,肌肉虽是紧张的,神经却是放松的,大汗淋漓过后,你会得到彻底的放松。

 5. 倾诉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在失意或受到挫折时,最需要朋友的关照和帮助。此时,你可以走出家门,找自己的知心朋友谈谈心,一吐心中的不快,在善意的劝导、热心的安慰下,精神的痛苦将得以消除。

 6. 求助专业人士心 

情绪不佳的人,可以找个可靠的心理咨询师,然后尽情地一吐胸怀。心理咨询师会像医生治病一样,一步一步把你从烦恼中解救出来


亲爱的同学们,这个夏天,愿你既能享受冰镇西瓜的甜,也能承载偶尔落雨的烦。好好照顾自己,从身体到心灵,是假期最重要的“必修课”。无论晴雨,我们与你“心”心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