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陈鹤琴特别篇第一弹
发布时间:2020-06-01浏览量:5688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

《认识儿童》

苏畅

        若要谈儿童教育,先从儿童观谈起。

        从发现儿童到认识儿童,永远都避不开的问题便是“儿童观”,这是人性的尺度。我们作为幼儿教育者、作为掌控这个世界的成年人,是以什么样的视角看待儿童,便决定了我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教育儿童。换言之,“儿童观”是儿童教育的引领,是儿童教育之源,是教育实践的核心内驱力。

       儿童是什么?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是特殊的、发展的、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他通过脚踏实地做教育发现儿童的“七个心理特点: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活动、喜欢合群、喜欢被称赞”,以儿童为中心必然要付诸身体力行。

       人们说,陈鹤琴是“中国学前教育拓荒者”,开启了“中国儿童教育科学化的时代”,陈鹤琴不仅在儿童心理以及教育领域取得丰硕的理论成果,更是身体力行,把教育理论推广到幼儿教育的实践工作中,开拓了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陈鹤琴先生如何将儿童教育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在当时所面临的思想和时代的碰撞,他在时代变革中做出了哪些实践?那些被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所理解和应用的儿童成长特点、发展规律又是如何得出的?

       陈鹤琴先生致力于研究我们中国幼儿园自己的东西,将西方教育中有价值的教育理念结合当地的实践,形成中国本土化的教育思想。陈鹤琴先生为什么会被称作“中国幼教之父”,在这里你会找到答案。

《学做父母》

何阳美

       “做父母还用学习吗?”这是民国以前很多人的疑问。“作为父母我学了好多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还用学点别的吗?”这是现代人的很多疑问。是什么让现代人的观念有了这么大的转变呢?这得归功于中国学前教育的大师,陈鹤琴。

       一、论孩子的“养殖方法”

          20世纪初,中国还沿袭着封建王朝时期的旧习俗,孩子被当作家庭的附属品或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家长总是采取愚昧又专制的手段看管孩子,完全没有平等和尊重可言。畸形的儿童观蒙住了父母的双眼,对于大多数人家来说,能够把孩子抚养成人已是莫大的功德,更别提有谁能去专门研究如何科学养育。面对这样的景象,陈鹤琴先生愤慨道:“养蜂有养蜂的方法,养猪有养猪的方法,唯独对于教养孩子反而不如养猪养牛的重要。对于养孩子的方法,事前无准备,事后不研究,孩子的价值还不如一只羊或一头猪。”至此,陈鹤琴先生正式开始了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

          实践出真知,既然动物养殖技术需要不但总结实践经验才能得到提高,那么孩子的家庭教育也必须通过严谨的观察实验才能提炼出有价值的指导方法。于是,陈鹤琴先生的大儿子陈一鸣就成为了首个观察对象。自他咕咕坠地,陈鹤琴先生就开始每天观察他所有的细微变化。从每次哭泣的时长到多大开始微笑,所有生长的细节均通过文字照片记录下来,共历时八百零八天,成为了科学研究的一手材料。四年后,《儿童心理之研究》出版,这是中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陈鹤琴先生也对儿童心理学有了扎实的研究基础,开始有针对性的研究中国家庭的教育问题。

       二、家庭教育界的“圣经”

          在《儿童心理之研究》同年,《家庭教育》一书正式问世,里面密密麻麻记载了陈鹤琴先生对家庭教育的一百零一条原则。通俗易懂又引人深思,即使是对现代中国的家庭教育仍然有无尽的指导意义,在以后的八十年里这本小书再版十多次。

若要谈儿童教育,先从儿童观谈起。

         从发现儿童到认识儿童,永远都避不开的问题便是“儿童观”,这是人性的尺度。我们作为幼儿教育者、作为掌控这个世界的成年人,是以什么样的视角看待儿童,便决定了我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教育儿童。换言之,“儿童观”是儿童教育的引领,是儿童教育之源,是教育实践的核心内驱力。

         《家庭教育》一书是陈鹤琴先生及其妻子通过教养自己的孩子,而在实践中依据科学原理总结出来的。首先,书中提到要求父母要常带小孩接触不同的环境,丰富孩子的经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采用活的教育,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动手的机会,要让儿童乐于劳动。其次,陈鹤琴先生非常注重培养儿童的身体健康。“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要强身先要注意幼年儿童”一直是他的教育宗旨。再次,要注意培养儿童的好习惯,卫生的习惯、饮食的习惯、睡眠的习惯都应该是父母着重培养的。最后,陈鹤琴先生还是我国较早提出家园合作一致的人。他认为儿童教育是幼稚园和与家庭共同的责任。这些家庭教育原则犹如一记惊雷在当时掀起了巨大的浪潮,解放了许多父母的封建思想,让人们开始意识到科学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

          正如陈鹤琴先生的墓志铭所写一样,“愿全国儿童从今日起不论贫富、不论智愚,一律享受相当的教育,达到身心两方面最充分的可能发展。”现代的很多父母或多或少地受着陈鹤琴先生家庭教育思想的影响,让越来越多的儿童能够通过科学的家庭教育,达到身心两方面最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