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教育学院学子以胶州秧歌《沂蒙山小调》绽放樱桃文化艺术节 ——传统文化浸润校园,五育融合育英才
发布时间:2025-05-10浏览量:34

5月10日,“崮上樱桃红·田园醉夏浓”2025张家楼第十五届樱桃文化艺术节在花海与人文交融的盛景中拉开帷幕。教育学院学生以原创胶州秧歌舞蹈《沂蒙山小调》惊艳亮相,将地方文化、艺术创新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生动诠释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学成果。

一、非遗活化,深耕文化传承

教育学院李老师和罗老师教师将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进行创编,融入胶州秧歌“拧、碾、抻、韧”的独特韵律,通过扇舞、手绢等道具的灵动运用,再现了沂蒙山区人民质朴坚韧的精神风貌。学生们系统学习秧歌的三道弯体态和快发力、慢延伸动作技巧,将传统舞蹈的形、神、情精准呈现,展现了对民间艺术基因的深度解码能力。

二、跨学科融合,创新美育实践

此次表演是教育学院课程+项目+展演教学模式的成功实践。学生结合音乐、舞蹈、民俗文化等多学科知识,自主参与编创,利用现代舞美技术对传统秧歌进行舞台化重构。

三、育人导向,彰显五育成效

学院将舞蹈排演纳入五育融合课程体系,学生在训练中不仅提升艺术表现力,更培养了团队协作、文化理解等综合素养。参与学生表示:从田野采风到舞台创作,我们深刻体会到民间艺术的精神内核,这比任何理论课都更触动心灵。带队李老师强调,此类实践是落实审美感知+创意实践双目标的重要载体,未来将拓展至乡村美育浸润等社会服务领域。观众感慨:年轻学子让老民歌焕发新魅力,这才是文化自信的青春表达!

结语

教育学院通过传统文化+现代教育的创新路径,实现了艺术传承与育人目标的同频共振。这场樱桃树下的秧歌舞动,不仅是专业教学的成果检阅,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大课,为地方高校服务文化振兴提供了鲜活范本。

初审:薛巍   复审:刘艺敏 终审:张龙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