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执炬者:我的二次调剂上岸记
至暗时刻:在焦虑中寻找微光
三月的走廊里飘着玉兰花的香气,同窗们抱着复试资料穿梭在图书馆与教学楼之间,我却在幼儿园的晨检台前为孩子们整理书包。教育学的A区国家线划破春日的那天,我的考研分数如同断线风筝般坠落在B区的边缘。手指反复刷新调剂系统的动作逐渐机械,屏幕冷光映着凌晨。
破茧之路:在坚持中重拾勇气
当我在幼儿园午休室叠第27床小被子时,辅导员孙老师的语音消息点亮了手机:"教育是场马拉松,调剂站不是终点"。我还是焦虑到崩溃,一个人在走廊跟孙老师打电话,孙老师在电话里不断的鼓励我,让我相信自己,让我坚持,让我争取,我们通话了近一个小时,是孙老师把我从崩溃中拉回来。在此之后,孙老师也时常跟我发微信关心我的状态,帮我准备考研调剂院校所需的资料,孙老师为我的付出,成了我的巨大动力。
柳暗花明:二次调剂的意外转机
第N次打开招生系统时,某省属师范大学的标识突然跳入眼帘。我忍住压力,决定重新直面自己一次调剂失败的全部过程,再给努力了一年多的自己一个机会。三天后,录取通知随着梧桐絮飘进春天。
回首来路:那些伤痕终成勋章
如今走在师范院校的林荫道上,我仍会想起那个在幼儿园储物间偷偷背英语模板的自己。调剂不是退而求其次的妥协,而是教育理想在现实土壤里长出的新芽。那些被拒绝的邮件、辗转的车票、深夜的泪水,都在某个四月清晨,化作录取系统里跳动的"拟录取"三个字。原来命运埋下的伏笔,总会在坚持中显影成画。
给所有调剂路上的同行者:当你觉得星光黯淡时,请记住每所师范院校的晚自习教室都亮着相似的灯。教育的真谛不在起点高低,而在始终向前的勇气。那些在绝望里攥紧的坚持,终将化作春泥,滋养出更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
初审:孙小南 复审:张龙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