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2016-2025)》,这是指导我国社会青年发展和青年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大学生是青年中的高学历群体,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如何贯彻和体现《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的思想要求,为此,基础教育学院思政部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学习领会《中长期青年发展纲要》内容,座谈思政课落实《规划》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学校党委书记李清山和基础教育学院领导与会和全体教师座谈讨论。
座谈会上,大家踊跃发言,一致认为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了对我国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是关系国家未来兴衰的重要举措。青年强,国则强。有的认为,《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意味着不再单纯把青年作为教育对象,而是当作社会主体(成员)来看待,这种转变极具历史标志性,它引领全社会不仅要注重青年品德教育,更应关注青年教育、健康、婚恋、创业就业,重视青年文化、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维护青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年违法犯罪,强化青年权益和发展的社会保障。这些为思政课教学与改革提供了广阔的视域,扩大了改革深化思政课的思考空间,思政课要自主进行这些方面的探索。
如何针对大学生这一青年群体的实际,进一步增强思政课实效?有的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谈到要关注学习方法指导,抓住重点问题,多方面展开,做到举一反三;有的提到思政课要创新思路,把活的现实、活的理论引进教材,要根据学生特点利用实践案例和相关思想资源,站稳讲坛,不能只注重形式化要求。强调要重视思政课教师自身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指出队伍是思政建设的生产力,思政课事关人的“精神生产力”的强弱高低,其教学水平的提升不能忽视,教学与科研结合,科研要注重凝炼好主题;有的提到要重视思政课的地位,为搞好思政课提供条件、资源、手段等方面的保障;有的谈到思政课要针对不同专业特点,体现因材施教,搞好传帮带;有的谈到,在多元化的社会生活背景下,使青年形成“社会向心力”,思政课使命重大。思政课要突出所讲问题与学生自身成长的关系,而不是过份看重学生对所讲内容懂不懂。以此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内在需求,引领学生人格、人生态度、生活观和社会观健康发展。
李清山书记在讨论中,对思政部组织这次座谈会予以充分肯定,鼓励思政教师把《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更好地体现在思政课中。强调搞好思政课一是要形成合力,各科教学都有育人因素,学校要重视好这一点,实现全员育人。这其中,思政课是主渠道,要重视全程育人。二是思政课要增强活力。通过联系实际,更新知识等使教学过程活起来。思政教师要自主付诸学习努力,优秀的思政教师都善于挤时间,做学问,使自己学问活起来,能够开拓创新形成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