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青岛黄海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青黄院教发〔2020〕8号)文件精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学院决定开展教师讲课比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讲课比赛对象
	    承担教学任务的中青年教师(50周岁以下)。
	二、讲课比赛条件
	参赛课程必须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课程,且是参赛教师本年度主讲课程。
	三、讲课比赛办法及流程
	教师讲课比赛在5月24-28日进行,采用现场教学比赛的形式,设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五个考核指标,每个指标下设考核点,见附件1。
	参赛教师需提交参赛课程10个学时的教学设计方案和对应的10个课堂教学节段的PPT(节段目录、教学设计与PPT上交时间为2021年5月20日前,以姓名+课程形式命名交教研室汇总)。课堂教学比赛规定时间为22分钟(20分钟课堂教学+2分钟教学反思)。讲课比赛时现场从10个教学节段中随机抽取1个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教师选取10个教学节段要求范例见附件2。主讲两门及以上课程的教师可以报两门课程,两门课程各选5个教学节段。
	学院成立教师讲课比赛评审专家组,评审专家组按照附件1的标准对参加讲课比赛的教师进行打分,教师讲课比赛成绩最后予以公示。
	四、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总名次前20%推送学校,参加校级教学比赛。
	本次比赛分设高级职称组、初中级职称组一、二、三等奖,颁发证书和奖金。
	本次比赛另设优秀教学设计奖、优秀课件奖、优秀教案奖,颁发证书和奖金。
	说明:学期末对于本学期手写教案予以评比,评出优秀教案,本次比赛无须提供教案。
	五、其他要求
	1.各教研室高度重视,根据学校要求,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规范做好教师讲课比赛的推荐工作,做到实事求是,不徇私情。
	2.将本次教师讲课比赛成绩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内容之一。
	3.原则上符合参赛条件的教师均需参加本次讲课比赛。
	 附件:
	 
	1.讲课比赛成绩考核指标及考核点赋分标准
	 
	2.教师讲课比赛教学节段目录(范例)
	 
	                          附件1:
	 
	讲课比赛成绩考核指标及考核点赋分标准
	 
	 
	
		
			 
			| 
					考核指标
				 | 
					考核点
				 | 
					分值
				 | 
 
		
			 
			| 
					教学基本功
				 | 
					1.具备良好的教学语言技能,使用普通话,语言准确、精炼、流畅,有感染力,语速适中,抑扬顿挫,有穿透力;
				 
					2.具备一定的教学演示技能,合理使用标本、模型、挂图、PPT等教具或现代信息技术,有信息化素养;
				 
					3.具备师生互动交流的教学技能,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状态,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板书设计布局合理,内容精要恰当,书写规范、美观;
				 
					5.具备良好的教态变化技能,仪表大方,服装端庄,精神饱满,教态自然,有亲和力。
				 | 
					15
				 | 
 
		
			 
			| 
					教学设计
				 | 
					1.确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2.分析教材的组织结构,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3.课件设计布局合理,展示生动,课件信息与授课信息互为补充;
				 
					4.教学程序设计科学合理,合理设计导入环节,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步骤和方法,建立教学框架;
				 
					5.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思路清晰,教学活动安排在时间、内容、形式和层次方面符合教学目标要求;
				 
					6.问题设计符合学生实际,侧重对学生能力培养。  
				 | 
					25
				 | 
 
		
			 
			| 
					教学内容
				 | 
					1.授课层次分明,概念准确,讲授内容信息量适中,深度广度适中,难易度适中;
				 
					2.能紧扣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3.注重教学内容更新,能反映本学科新知识、新技能和行业发展前沿;
				 
					4.注重价值观和品格培养,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过程的做法或意识。
				 | 
					20
				 | 
 
		
			 
			| 
					教学方法
				 | 
					1.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兴趣,注重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注重双向交流,师生互动效果好;
				 
					3.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
				 
					4.能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项目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
				 | 
					25
				 | 
 
		
			 
			| 
					教学效果
				 | 
					1.课堂气氛活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学生课堂收获明显;
				 
					2.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 
					15
				 | 
 
	
	
	
		
	
	
		 
	
附件2:
	 
	教师讲课比赛教学节段目录(范例)
	 
	《高级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中基本教学内容共10章,此次教学设计的20个节段分别选自第1、2、3、4、5、6、7、8、9和10章。
	 
	1. 稳定蛋白质结构的作用力……………………………………………………… 1
	 
	选自第一章:蛋白质生物化学/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2.一级结构是空间构象的基础 ………………………………………………… 5
	 
	选自第一章:蛋白质生物化学/第三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 血红蛋白………………………………………………………………………… 9
	 
	选自第一章:蛋白质生物化学/第四节:蛋白质的功能
	 
	4.DNA是遗传物质的基础……………………………………………………13
	 
	选自第二章:核酸生物化学/第二节: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5.RNAi…………………………………………………………………………… 17
	 
	选自第二章:核酸生物化学/第四节:核酸的研究进展
	 
	6.酶的活性中心……………………………………………………………………21
	 
	选自第三章:酶的作用原理/第一节: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7.酶作用机制的实例(胰凝乳蛋白酶)……………………………………………25
	 
	选自第三章:酶的作用原理/第二节:酶的工作原理
	 
	8.糖的无氧氧化……………………………………………………………………29
	 
	选自第四章:糖代谢/第二节: 糖的无氧代谢
	 
	9.三羧酸循环………………………………………………………………………33
	 
	选自第四章:糖代谢/第三节:糖的有氧氧化
	 
	10.血糖及其调节………………………………………………………………37
	 
	选自第四章:糖代谢/第八节:血糖及其调节
	 
	11.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41
	 
	选自第五章:代谢调节/第一节:甘油三脂代谢
	 
	12.酮体的生成和利用………………………………………………………………45
	 
	选自第五章:代谢调节/第二节:脂酸的其他代谢
	 
	13.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49
	 
	选自第五章:代谢调节/第三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降解
	 
	14.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53
	 
	选自第六章:生物氧化/第一节:生成 ATP 的氧化磷酸化关键酶体系
	 
	15.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57
	 
	选自第七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第一节:生成 ATP 的氧化磷酸化酶体系
	 
	16.端粒和端粒酶…………………………………………………………………61
	 
	选自第八章: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第一节:DNA 的生物合成
	 
	17.真核生物 RNA 转录产物的加工……………………………………………65
	 
	选自第八章: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第二节:RNA 的生物合成
	 
	18.肽链的生物合成过程…………………………………………………………69
	 
	选自第八章: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第三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9.操纵子调控模型………………………………………………………………73
	 
	选自第九章:基因表达调控/第三节:原核基因表达调节
	 
	20.油菜素内酯的信号转导模式…………………………………………………77
	 
	选自第十章:细胞信号转导/第四节:植物激素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教学节段选取办法
	 
	 
	
		 
		
			
				 
				| 
						参赛课程使用的课本章、节数情况
					 | 
						10个课时教学设计选取范围
					 | 
 
			
				 
				| 
						多于10章
					 | 
						在10章中选取,共十个 
					 | 
 
			
				 
				| 
						等于10章
					 | 
						在全部的章中选取,每章1个
					 | 
 
			
				 
				| 
						少于10章、多于10节
					 | 
						覆盖所有章、在10节中选取
					 | 
 
			
				 
				| 
						少于10章、等于或少于10节
					 | 
						覆盖所有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