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上午,全省首家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暨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示范思想政治教学部揭牌仪式在青岛黄海学院举行。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曾在1996-2009年担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的陈占安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忠高,山东省社科规划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建兵,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洪琪,青岛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社科院副院长宋立清,黄岛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葛兆培、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安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建军、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赵茗、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逄奉辉、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国庆,我校董事长刘常青、校长王渊明等学校领导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我校纪委书记、校长助理马永来主持。

揭牌仪式现场

揭牌仪式由校纪委书记、校长助理马永来主持
校长王渊明在致辞中提到,作为一所民办普通高校,多年来,青岛黄海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生德、能培养为重点,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学校董事会、学校党政领导班子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思政工作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高校思政工作的决定,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认真谋划思政工作发展大局。近几年思政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逐年增多,教师的科研热情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着力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和鼓励老师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思政教学效果。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示范思政教学部”的获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成立,为我校社会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更高的平台,为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格局,提供了更坚强的阵地,是我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学校坚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动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和教学,进一步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长王渊明致欢迎辞
揭牌仪式上,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书记、副主席周忠高,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陈建兵共同为“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时代中国平衡与充分发展研究基地”揭牌。

“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时代中国平衡与充分发展研究基地”揭牌
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洪琪、青岛黄海学院董事长刘常青共同为“山东省示范思想政治教学部”揭牌。

“山东省示范思想政治教学部”揭牌
教育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占安教授,青岛黄海学院校长王渊明教授共同为“青岛黄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揭牌。

“青岛黄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揭牌
教育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占安教授致辞。陈占安教授说,作为山东省内民办高校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岛黄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成立使人感到很受鼓舞、很受感动。陈占安教授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牢固树立“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办学理念,强化“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建院要求,协调推进课程、学科、学院“三大建设”,积极创造上下齐心、人人担责的内部氛围,努力形成各方协同、共建马院的外部环境。在全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都在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浪潮中,希望青岛黄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勇立时代潮头,蒸蒸日上,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陈占安教授致辞
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书记、副主席周忠高致辞。周忠高副书记对青岛黄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成立表示祝贺。周忠高副书记说,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青岛黄海学院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周忠高副书记致辞
仪式结束后,领导嘉宾等一行人参观了我校马克思学院和雷锋纪念馆。

参观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活动室合照

参观我校雷锋馆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的基础上成立,下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五个教研室;拥有雷锋纪念馆、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园、中德生态园等多个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一个省级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及后期将成立雷锋精神研究所等系列研究机构。目前学院现有教授、副教授、博士等专任教师18人,兼职教师20人,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兼职基地研究员17人,承担本科教学的高职称教师占任课教师的50%以上。教师多来自国内重点大学的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哲学等相关学科,学术背景交叉,符合该课程多学科交融的教学特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承担全校学生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任务,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多项任务。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院突出学生教学主体地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深入开展“雷锋精神进课堂”活动,通过编写教材《雷锋的人生观修养》、课堂讲授、参观雷锋纪念馆等方式,将雷锋精神融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推进“雷锋事迹进课堂、雷锋精神进头脑”落地生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理想志向和公民责任。该院开展的雷锋精神进课堂活动,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学案例。2017年11月,“新时代中国平衡与充分发展研究基地”,获批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8年7月,思政教学部获批省级“示范思政教学部”,“以雷锋精神兴校育人”被评为省级校园文化品牌项目。为了更好地发挥示范思政部、社科研究基地的优势和作用,2018年9月,学校研究决定在示范思政部和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础上,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为山东省首家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将借鉴各兄弟院校的经验,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构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发挥思想政治理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也将在学校党团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