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动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3-05-07浏览量:1209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设计

青岛黄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依据。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我们着眼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处理好课时与教学内容、课程的政治性与科学性、教材要求的统一性与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性等关系。“原理”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的与要求、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指出,《原理》课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了准确把握和贯彻落实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有目的、可控制、稳定的课堂教学形式中,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对于准确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具有重要作用。虽然这种设计仅是对教学系统的预先分析与决策,是一个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但它对于教师科学准确地讲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于增强本门课程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它是教学实施必不可少的依据。

2、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设计。在遵照课程教学的一般规律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把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掌握学生思想状况,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突出课程教学的思想政治性。应当按照知识—能力—觉悟相统一的教学要求,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精心组织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准备课程内容,突出重点,准确系统地讲授营造课堂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学习,安排课后作业和研读内容,组织好课堂讨论和考核检查。

3、根据大学生思想实际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要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回答他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真正入心入脑,通过教学设计,精心施教,使“原理”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从受教育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度来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求“两个期待视野”的融合,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期待视野”与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期待视野”的融合。据此,在“原理”课程设计中,要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评价。

二、教材内容分析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材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的课程表现。根据“05方案”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和针对性。因此,在“原理”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要着眼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在这一转换中进行自觉的教学设计应当坚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妥善处理课时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新编的《原理》以新的视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了整体性阐述,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为了在不多的教学课时内完整、系统地讲授本门课程,应当通过教学内容设计,引导教师抓住课程的主题、主线和重点,详略得当,实现“少而精,要管用”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中,要始终抓住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主题,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主线,突出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这个重点,合理安排课时,实现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2、正确处理本门课程的政治性与科学性关系,坚持课程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性目标。毫无疑问,《原理》课程的教学就是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教学设计中,正确处理政治性与科学性的关系,就是要克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一般的文化知识去讲授或作为一般政策宣传课去讲授的片面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为此,教学设计中,应当对每一章节的原理或专题内容设计出明确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真正使教学过程成为教书育人的过程,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3、正确处理教材要求的统一性与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性的关系,追求教学的实效性。在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中,应当遵照统编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统一、规范地开展本门课程的教学。但为了求得教学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的具体组织形式上,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对某些章节、原理或以讲授为主,或以讨论为主,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开展专题式教学,组织学科背景不同,曾经从事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担任不同的专题,共同完成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对象分析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一般都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接受新事物多,求知欲望强。但这一代大学生也是生活在一个社会生活急剧变化、思想观念剧烈冲突的时代,加之西方敌对势力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倾向、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大学生中许多深层次的思想和认识问题,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去解决。

四、教学重、难点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教学重点: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教学热点: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教学难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教学热点: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重点: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教学难点: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教学热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社会发展的动力

教学热点: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教学重点: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教学热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教学重点: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难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教学热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教学重点: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教学热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难点: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教学热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五、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实践过程。通过实践教学,对于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认识国情,认识社会,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培养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践教学模式

本课程实践教学总体思路:努力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接轨,以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补衬、印证理论教学,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性互动机制,构建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教学平台。

本课程通过上述种种实践教学形式,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校园走向社会,强化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品质培养。

(三)实践教学设计

搞好实践教学,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根本要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我们的设计思想是:根据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学时总量,把总学时分为课堂讲授学时和实践学时,大体为3:1,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从课程内容和现实问题的实际出发,设计出实践教学的具体课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学生本身的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提出不同的实践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现有能够进行实践活动的实际条件出发,设计出具体的实践活动范围,努力做到物尽其用。鉴于实践教学经费紧缺的实际情况,力求少花钱多办事,甚至不花钱也办事,就地取材,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四)实践教学项目:社会实践调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的实效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我们设计此实践环节。

活动目的:

1、提高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社会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意识。关注社会、关心国家,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有的责任意识。通过对社会现状的调查,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民生。

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社会调查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这就需要有分工、协调、合作,需要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要求:

1、要求先了解调查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如何写调查报告。

2、选择好调查主题,5人一组,深入社会实际,发放问卷或走访调查对象,获得第一手资料。

3、写一份不少于2000字的调查报告,要求符合调查报告格式,条例清晰,思路明确,内容真实,有数据分析和现状思考。

六、教学和网络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已有大多数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将传统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如关于实践机制问题,通过多媒体动画分层讲授,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掌握知识点,营造出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这就在增强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上显示出优势。

七、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促进“两个期待视野”融合的中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按章节或专题教学内容,选择适合课程要求和大学生特征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尤为重要。在教学方法设计的理念上,一是着眼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坚持以问题为中心,体现对话的精神,在论题的内在必然性引导下展开思想交流活动。我们敢于直面问题,善于回答问题,对学生关心或疑惑的“马克思主义灵不灵”、“社会主义行不行”等

重大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予以回答,与学生交流。二是深刻理解方法与内容的关系,坚持方法由内容决定,方法为内容服务,选择科学合理富有艺术性的教学方法,使方法成为内容的灵魂。

因此,我们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法、启发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在教学中我们结合课后思考题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开展社会调查,举行专题研讨,还运用基本原理,联系现实,指导学生完成小论文。在学习考核方法上,我们采用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为主的开卷、闭卷相结合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上述方法,能够在可控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获得更多理解和接受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实效性。

八、教学评价

为保证教学实效性而进行的教学评价是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的质和量的价值判断。这种教学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部分。

1,诊断性评价主要是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目标要求,在开课前对大学生在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形成知识—能力—觉悟方面的现状与本门课程教学目标之间差距的判断,为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2,形成性评价是依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绩效和存在问题的评价,目的是了解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找出教师教学中存在问题,以不断改进教学。

3,总结性评价是对本门课程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吻合状况作出的总体性判断,目的是检查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评定学生的成绩,为下一个教学过程提供经验。《原理》课程教学评价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实施中关键是设计好评价的问卷和量表,特别是在总结性评价中不断探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觉悟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