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动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发布时间:2017-08-22浏览量:11100

一、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依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对大学本科学生进行近现代中国基本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思想阵地,在高校思想政治公共必修课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从本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由史知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能力,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观念上的育人目的。

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多样化、开放性的社会环境中,普遍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在政治态度、价值取向、行为特点等各方面日益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特点,大学生群体已成为社会的重要参与群体。很多学生功利主义思想倾向较强,侧重专业技能水平,由于思政课的教育功能并不显而易见,大学生往往认识不到人文历史素质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不浓厚,缺乏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思想困惑较多。他们更为关注的是自己的前途、命运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定了以知识、能力、情感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导向,利用各项教学资源,针对学生发展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优化课程内容,积极倡导实践教学,如将课程与山东省、青岛市的区域发展相结合,利用青岛市丰富的乡土史资源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实际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学生唯物史观的培养。

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已成为目前各高校主要采用的的教学手段。为了增强本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课堂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成效,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其声、光、电等现代化科学技术辅助教学,采用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为学生创设历史情景,使课程内容更加明晰、清楚和生动地得到体现,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学校鼓励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后,教学内容由“静”到“动”,实现了现代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既加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和信息量,又拓宽了教育渠道,增强了德育效果。

此外,青岛黄海学院具有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拥有丰富的网络资源,能满足全校师生的课堂网络教学、线上答疑、文献资料检索查询等需要,具备运行机制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本课程按照有关教学文件制订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小结、试卷和习题等纳入规范化、有序化和科学化管理的轨道。所有资料均达到上网要求。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在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分不开的,我们一直注重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知识整体讲授

授课教师平时注意积累,从多方面研究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各方面的理论问题。授课教师几乎每周三下午都集中召开小型课程研讨会,多角度地分析和解说课程内容,广泛搜集材料,对章节的重要知识点与理论内容作整体系统讲解、说明,突出重点、难点,注重理论讲述的精炼准确。在教学内容上,做到既遵循教材,又不拘泥教材,力求使教学内容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从教材、社会经济发展、学生的现有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实际三个维度重新梳理、组织和确定教学内容。

(二)实行分层教学

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院系学生的实际状况,实行分层教学、分专业方向教学,实施因材施教,使各类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学习潜能,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实现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

(三)采用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适当的轻松和活跃气氛是很必要的,教研室各位教师重视课堂讨论、辩论,问答,较多地设置互动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四)听讲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老师根据教材内容,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能力和素质。通过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原著或者资料,让学生自主挖掘学习研究资源,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比较教学法

典型对比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例如中外对比、历史纵向对比、历史横向对比,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运用典型对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历史规律。教学中采用比较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方便快捷地掌握历史事件,把握历史现象的性质特点,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爱国情感,教学效果也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专兼职教师经过考查和研究,拟在今后的授课中,采用新的授课模式,即将班级学生按宿舍分组,每次课堂讲授结束后,按照组别布置“主题PPT展示”作业。在下一次授课开始前,利用十分钟至十五分钟的时间,由该小组的主讲同学进行PPT成果展示。教师根据学生制作PPT的质量评定成绩,计入期末成绩。该教学方法经过试运行,效果良好,将在下一学年全面实施。

四、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

经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深化了对中国国史、国情内涵的理解,更加懂得了“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感悟,有效调动了学生的认知情绪和思维,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与探索奋斗的意志力。

此外,自学原著并加以研讨、写作小论文、制作PPT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大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和科学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由于授课学时的限制,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如何更好地处理传统教学内容与时事理论政策之间的关系,对全体教师仍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同时,采用社会实践教学,还需要不断努力探索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佳结合点。实践教学需要进一步加强,任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和大学生全员参加社会实践教学的制度、条件和环境保障还不到位。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逐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