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深耕史纲教学,共探育人路径
发布时间:2025-09-08浏览量:78

于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2025年9月8日上午8: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史纲”)教研室新学期首次理论分享会在雷锋馆208顺利举行,教研室教师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参与。本次分享以“理论深化+教学实践”为核心,由王海燕老师主讲,分享了《毛选》中“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一文,围绕历史逻辑与教学落地展开深入研讨,为史纲课程提质增效注入新思路。




分享会上,王海燕老师以“历史纵深—历史必然—现实方向”为脉络,分三部分解析文章核心:一是从“民族磨难”的历史维度切入,带领教师们回望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岁月,深刻解读“落后挨打”的沉痛警示,让历史教训成为教学中的“清醒剂”;二是聚焦“民族抗争”的壮阔历程,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梳理“制度变革”的历史逻辑,阐明只有符合国情的制度才能引领中国走出困境;三是从“磨难与抗争”的双重启示出发,锚定“强国建设”的现实方向,为史纲教学搭建“历史—现实”的衔接桥梁。

结合史纲课程专题二的教学实践,王海燕老师进一步提出两点具体教学建议:其一,紧扣“落后挨打”的历史启示,分层讲解不同时代的“强国诉求”——60年代的中国需通过建成现代化国家筑牢发展根基,如今的中国则需以现代化强国建设打破外部“卡脖子”困境,让学生理解“强国”命题的时代延续性;其二,突出“制度变革”的重要性,对比近代中国因制度僵化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剧,与当代中国通过制度创新推动民族复兴的实践,引导学生认识“与时俱进”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研讨环节,参会教师各抒己见,碰撞出丰富的教学思路。魏宪朝教授聚焦“民族觉醒”主题,提出觉醒需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开眼看世界”,打破思想禁锢;第二步是“以行动践思想”,建议在教学中结合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视野、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实践,让学生直观感受觉醒者的担当。季相林教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提出“觉醒层次”教学法——从“少数人觉醒到多数人觉醒”展现思想传播的力量,从“近代觉醒到当代觉醒”凸显历史传承,从“对外反侵略觉醒到对内变革自强”完善逻辑链条,并特别指出“过去落后会挨打,现在愚昧也会挨打”,强调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的重要性。




王海燕老师随即补充,可结合钱玄同与鲁迅的对谈,具象化“思想觉醒”的过程;陈南旭老师则引用“中国的命运,就是知识驱逐愚昧,文明战胜野蛮,团结替代画地为牢的进步过程”,为教学提供精准的理论支撑。李高东教授与李天元博士从史纲本章各节的逻辑关联入手,建议将青岛本地地标(如八大关、青岛啤酒博物馆等)融入教学,让历史贴近学生生活;刘阁珺老师进一步提出,可结合中车四方机车厂(中国高铁发展的缩影)、崂山矿泉水(民族工业的见证)等案例,让“强国建设”的实践落地更具说服力。

本次理论分享会既是史纲教研室深化理论学习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历史理论”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有益尝试。后续,教研室将持续开展系列研讨活动,以集体智慧破解教学难点,让史纲课程成为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重要载体,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初审:徐广志

复审:王艳欣

终审:朱秋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