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质量,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10月1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组织召开集体备课会。本次会议聚焦课程第四专题《辛亥革命的成与败》,围绕教学设计、史料运用与教学重点展开深入交流。教研室全体任课教师参与研讨。

备课会由教研室主任王海燕主持。她首先介绍了新学期课程整体进展,提醒教师注意教学进度安排。她强调第四专题作为中国近现代史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并指出要引导学生辩证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与时代局限,培养辩证历史思维。
在专题研讨环节,与会教师结合学术前沿与教学实践分享了各自的教学思路。陈南旭老师在讨论中推荐影片《一刀倾城》,建议通过影片中革命志士的形象塑造和情节叙事,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辛亥时期的社会氛围与革命精神,增强历史代入感。李高东教授以孙中山先生在美国筹募革命经费的故事为切入点,梳理了革命党人在海外动员华侨的艰辛历程,并建议在课堂中引入跨国史材料,深化学生对革命复杂性的认知,树立唯物史观与大历史观。魏宪朝教授深度剖析了武昌首义爆发的偶然因素与历史必然性。他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联系思考清廷统治危机、革命思想传播与组织准备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学会以唯物史观的视角客观全面的观察和分析历史。
在自由讨论阶段,与会教师还就如何在专题内容中“革命成就”与“历史局限”展开交流,一致认为应注重引导学生从长时段历史演进中认识辛亥革命的反封建进步意义,同时思考其在革命彻底性方面的局限,为后续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授课做好逻辑衔接。
本次集体备课会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研讨,进一步明确了第四专题的教学重点与讲授方法,为提升课程教学实效奠定了良好基础。教研室将持续推进集体备课机制,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助力学生夯实历史认知、提升思想认同,切实增强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撰稿:李鑫
初审:王海燕
终审:朱秋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