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资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发布时间:2016-06-27浏览量:14310
 

 

本课程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旨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从而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苦难,从而充分地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意识,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进一步增强拥护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帮助学生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体会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开展有关历史进程和历史人物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它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另外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纲要”课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既是政治理论课,又是历史课;它既区别于一般的历史课,又区别于其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具有历史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多重功能。这门课在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方面,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操方面,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需要教师将这门课合理地定位,然后用开拓精神来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任课教师应该充分实现其基本功能,需要处理好历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事件与历史规律以及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坚持课程的导向性作为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纲要”课的导向性功能应该在教学中凸显出来,只有承认和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向性,才能将其放在重要位置,才能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我校课题组坚持理论教学与思想教育、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上,立足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路径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发挥不同教学手段的群集优势,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实现了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在教学方式上,侧重以史育人,即重点进行国史、国情教育,运用近现代史中的爱国主义素材进行理想人格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史实性,突出思想性,充分发挥本门课程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