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馆内新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第十九期:《红楼梦》中的伦理观
发布时间:2023-04-14浏览量:2517


红楼千古梦

难解其中味


作为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小说之一,《红楼梦》可谓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本部小说中,贾、王、薛、史四个家族演绎了由盛到衰的历程,其中贾宝玉、林黛玉以及薛宝钗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人感叹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贵族阶级以及家庭的腐朽。《红楼梦》不失为一部带有及其浓厚悲剧色彩的优秀小说。

说到家庭的衰落,不得不提到社会环境的纲常废弛,道德沦丧,人心涣散。的确,在小说描写的封建社会晚期,各种征兆都暗示了整个社会摇摇欲坠。即便如此,仍然可以从作者的描写中看出曹雪芹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伦理道德的尊重与欣赏。作者对封建时代下家庭的教育方法与伦理观,无不显示了他作为一个作家所拥有的走在时代前沿的,具有新时代意义的精神。329日下午,本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国学院钱建震老师将以《红楼梦》作为研究对象,带领同学们一同探讨文中的家庭伦理观以及教育观念。

讲座伊始,钱建震老师由书名引入,通过对红楼梦三字以及曹雪芹生平两个角度的解读,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红楼梦》的理解。从其人到其书再到其智慧,引经据典,博古论今,侃侃而谈。

通过诵读《红楼梦》,老师详细的剖析了其中深刻的内涵及人生意义,以及"文死谏,武死战 ",学习"直言规劝"的精神。同时告诉了我们人们对于伦理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伦理是道德的外在化,属于客观的行为关系,表现为显示的群体规范,它具有外在性、客观性、群体性的特征。

《红楼梦》中,儒家思想反映的也比较复杂,这一点,在宝玉身上有所体现。虽然他“并不想自己是男子 ,须要为子弟的表率”,但是“父、伯、兄弟之伦,因是圣人之遗训,却始终是“不取违道的。于是有了宝玉虽对贾政等人追求功名、专习四书五经不赞许,却也不得不勉强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