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霞,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STEAM教育与中小学科学技术教育。
张会霞为2016级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担任16级国际商务本科一班学习委员的职务,以勤勉进取的积极态度,全方位的充实锻炼自己。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认真负责,热心为集体服务,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配合老师同学,以实际行动支持学校的各校工作,多次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在校期间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成绩优异,综合测评成绩始终保持班级前3名,连续四年获得校级优秀学生,并获得了3次国家励志奖学金。除了努力学习所在专业知识,竞赛经历十分丰富,参与跨境电商知识竞赛等,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二等奖、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团队二等奖等奖项。并且还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增长见识拓宽视野,考取了教师资格证、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各类专业证书。
张会霞在毕业后的工作学习中经常接触能到科学教育的相关内容,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和家长、老师深入沟通后,毅然辞去工作选择了考研深造,由国际商务专业跨转到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虽然在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挑战,但都凭着坚强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一一化解,最终考上福建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并计划研究生毕业后投身于教育事业。
考研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那句话“研究生只有考上和毕业的那一刻是开心的!”,张会霞在考研的那一刻是真的激动,仿佛那些埋头刷题背书、那些无数个难熬的夜晚在那一刻被赋予了所谓“值得”的意义。直到,开始上专业课,开始选导师,开始开组会,开始读专业文献写论文,研究生生活一一具象化之后,真实的压力也就随之而来。首先从本科国际商务专业到研究科学与技术教育,遇到了专业基础相对较薄弱、学习进度慢等跨专业常见问题,班级学生除她之外全部都是理科专业背景,优秀的同辈总是在有形或无形之间让我感到巨大压力。虽然在入学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功课,但在实际学习和课堂中,明显感受到和其他相关专业背景下同学的明显差距,对比之下,难免产生自我怀疑。其次,压力也来自于自己想要快速成长和有限的时间精力与自身自制力差之间的矛盾。在本科阶段,竞赛、学生工作与社团占据了她大部分大学生活的时间,所以研究生阶段她认为应该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塑造上,于是,读研以来,她就一直在这种压力中逼着自己进步。
相比于本科时期注重通识教育,研究生阶段更注重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张会霞所学习研究的STEAM是一种以先进技术和知识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念,有别于传统的单学科、重书本知识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通过问题学习、项目学习、工程设计等方式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五门学科进行融合的,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跨学科融合,鼓励学生能够跨学科解决问题。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张会霞坚持以学业为重,严以律己,积极和导师请教、和同学沟通,凭着对个人目标和知识的渴求,努力克服了跨专业研究学习的困难,以优异的成绩修完了研究生专业课程。
如果用自己的读研生涯去回答读研的意义,她相信不同的人可以实现不同的意义。她深知与其无休止的内耗,不如付出实际行动。在完成专业课程的同时,参加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第五届教育硕士教学专业技能大赛等三次校内实训;在福州第八中学参加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践活动,完成历时一个多月的教育见习,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研究生教育实习与教育研习。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中小学科学教育相关,如中小学科学与技术社团教学活动、科普研学交流与实践等,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既促进了她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又能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能力。并且张会霞还组织和参与了一些响应国家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新思想、新方法的活动,和同学、教育工作者们一起做教学实验和应用,丰富了她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读研期间,获得福建省研究生科普创新教育大赛教学技能三等奖、福建省研究生科普创新教育大赛科普演讲三等奖全国青少年三维创意设计导师证书。
在今天的社会,“读书无用论”一度是争论的焦点,她很喜欢徐涛老师的一段话:“读书不一定发财,但可以塑造认知;塑造得怎么样,不取决于读书的多少,而在于领悟和用心;不只是读书可以塑造认知,用心琢磨实践中的直接经验也可以提高认知。”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没有白读的书,你触碰过的那些文字会在不知不觉中帮你认识这个世界,会悄悄的帮你擦去脸上的肤浅和无知。你读烂的书一定会在某天某时会助你一臂之力!不管怎样,不断学习,把书读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