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青岛黄海学院成功举办“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审美与大视听专业拓展”论坛
发布时间:2025-04-22浏览量:56

       4月18 - 21日,“视通千行,智践万业”大视听实践教学创新研讨会(MPTS2025)暨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盛大举行。参会代表来自全国各地300余所高校,共80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40余家行业企业共同参会,共话大视听实践教学的新未来。

大会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浙江传媒学院电视编辑与导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青岛黄海学院影视学院等单位共同主办,青岛黄海学院省级影视艺术实践教学中心、浙江传媒学院传媒实践教学与艺术创作中心、青岛北影金象影视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青岛电影学院校长王宏民教授、浙江传媒学院校长韦路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国涛研究员、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张燕教授、青岛黄海学院副校长梁忠环教授致辞。

大咖云集,共探AI与艺术融合新路径

4月19日下午,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指导、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青岛黄青岛黄海学院影视学院承办的“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审美与大视听专业拓展”分论坛在青岛融创施柏阁酒店隆重举行。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9位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艺术审美的嬗变与大视听专业的创新发展路径。论坛现场,专家学者围绕AI技术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艺术审美的未来趋势、高校影视教育的改革方向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本场论坛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任晟姝副教授主持。

青岛黄海学院副校长马延岳教授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人工智能正在重塑艺术创作与审美范式,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技术狂飙突进的时代,我们既要拥抱创新,更要坚守艺术本质。希望通过此次论坛,拓展大视听专业的边界,提升艺术审美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艺术与大视听行业蓬勃发展。

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影视教育专委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做《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审美与大视听专业拓展》主题分享。他从技术哲学的视角出发,反思了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审美应该如何发展,作为教育从业者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的悖论。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山东大学中国影视文体研究中心主任周安华做《人工智能与视听艺术创新》主题发言。他详细盘点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美学情况,通过结合戏剧、美术、音乐、影视等具体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改变艺术教育的思路。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影视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中国非虚构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王晖以《AI时代的艺术审美:与传统艺术的异同及其对影视专业的影响》为题做报告。他认为,人工智能时代为艺术与影视领域带来颠覆性变革,其核心在于平衡技术创新与人文价值的共生关系,通过教育体系重构、技术伦理规范以及创作模式升级,实现艺术审美的多元拓展与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副秘书长兼影视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燕做《数智时代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观察与思考》主题演讲。她分析了数智技术给中国电影带来的新变革,指出了当前中国电影强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短板,分享了对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思考,并针对促进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提出具体发展建议。

青岛黄海学院影视学院院长薛永武教授以《多元辐集赋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题做报告,从学院出发,围绕师资建设、平台建设、技术驱动创作升级、校企协同、专业基础、理念革新、国际合作、创新成果等,系统阐述了青岛黄海学院影视学院在影视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实践。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微电影与微短剧专委会副主任、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吴青青做《数智时代影视审美的微观思考》主题讲座。她指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深刻改变影视行业。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影视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上,还深刻影响观众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在技术迭代实现艺术表达无限可能的同时,必须坚守文化根脉与人性温度。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陕西省智能媒体研究基地主任陈积银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微短剧艺术审美的局限性》为主题,系统分析了AI微短剧的制作流程和发展现状,剖析了当前AI视频生成工具的优缺点,并从AIGC微短剧全流程策略、技术创新、内容创作、伦理版权、市场政策等维度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黄钟军以《在加速时代看慢电影》为主题,揭示了现代社会中"越快越好"的普遍焦虑,以及由此导致的艺术审美异化,提出慢电影作为对抗效率至上的文化价值,倡导通过沉浸式观影、深度阅读等方式实现生活减速,在快节奏社会中重新获得对时间和生命的掌控感。

海口经济学院南海艺术与科技学院创始院长、名誉院长周石星做《以AI(爱)加持为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加冕——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重塑》主题讲座,剖析了AI对人类精神疆界的挑战和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指出机器永远无法复制人类特有的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提出"把算法交给机器,把活法留给人类"的教育理念,倡导用"爱"这一人类特有的情感智慧来引导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国影视艺术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交流平台,也为AI时代艺术与大视听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未来,青岛黄海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与社会各界携手,共同推动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