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影视学院携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共启非遗传承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7-01浏览量:67


      2025年6月26日至27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华珊一行赴青岛黄海学院考察调研,双方就联合承办第九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此次合作标志着国家级非遗盛会首次走进高校,开创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传承新模式,为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6月26日,考察组到访青岛黄海学院影视学院,双方就联合承办第九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举行专题座谈。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作为我国纺织非遗领域的最高规格平台,自2017年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八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华珊、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非遗处副处长陆茵、项目主管夏静静,青岛黄海学院副校长马延岳教授、影视学院院长薛永武教授、执行院长李建军教授、副院长张成义教授等校方代表共同与会,影视学院各系主任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标志着国家级非遗盛会首次与高校深度合作的创新实践正式启动。

      座谈会上,华珊主任系统阐述了大会的核心价值与时代使命。她指出,纺织非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推动文化自信自强、服务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升级中发挥着独特作用。青岛黄海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影视艺术创作、传统文化传承等领域的深厚积淀,特别是创新构建的“四文化融合育人”体系,为非遗保护与创新教育提供了丰沃土壤。“高校不仅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更是激活非遗现代生命力的创新引擎”,华珊强调,“此次选择与黄海学院合作,旨在探索非遗传承与青年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

      马延岳副校长表示,学校始终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办学育人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依托影视学院、设计与美术学院等教学单位,建成非遗研究中心、红色教育VR体验馆、国家三级博物馆等文化传承平台,打造了“非遗+影视”“非遗+文创”的特色育人模式。学校将充分发挥西海岸新区区位优势,整合东方影都、贝壳剧院等专业场地资源,结合山东鲁绣、海洋民俗等地方特色非遗元素,构建“学术研讨、技艺展演、青年实践”三位一体的办会新范式,让千年非遗在青春校园焕发时代光彩。

      薛永武教授、李建军教授张成义教授先后发言,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影视学院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情况,并深入畅谈双方合作构想。

      经深入磋商,双方确立三大合作方向:一,立足青岛“海洋之城”战略定位,深度挖掘田横祭海节、渔民号子、王哥庄面塑等海洋类非遗资源,策划主题服饰秀与沉浸式展览;二,启动“纺织非遗青年传承计划”,面向全国高校开展非遗设计大赛、传承人工作坊等系列活动,培育新生代传承力量;三,发挥学校影视专业优势,运用VR技术、微电影创作等现代手段,打造数字化非遗传播矩阵。影视学院专业团队将把年度大戏创作与非遗元素创新融合,实现传统技艺的现代表达。

      据悉,第九届大会拟定于2025年10月下旬在青岛举办。目前双方已建立专项工作组,将协同青岛市文旅局、西海岸新区管委会等政府机构,共同推进场地规划、经费统筹、媒体宣传等筹备工作。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非遗处副处长陆茵表示,此次合作是大会模式的历史性突破,有望形成可复制的“高校承办样板”,为全国非遗进校园提供示范案例。

      考察期间,华珊主任一行实地走访了学校雷锋纪念馆、悦享空间、“黄海手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影视实训基地等特色场馆,对学校构建的“红色铸魂、传统培根、工匠强技、双创筑梦”育人生态给予高度评价。双方一致表示,将以非遗大会为起点,共建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在非遗课程开发、传承人工作室建设、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书写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答卷。

      此次战略合作的达成,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重要指示的切实举措,也是推动文化传承与现代教育体系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征程中,校政双方将携手探索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青年生活的共鸣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初审:姚静文    复审:张成义   终审: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