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梦齐鲁,文脉同行:动画学子九日光影路,熔铸思政之魂
发布时间:2025-11-12浏览量:24
为深化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相融合,11月3日在影视学院动画系高超梦主任的带领下,动画专业的学子们开启了一场为期9天、横跨齐鲁大地的艺术考察之旅。
旅程从潍坊十笏园文化街区启程,师生们在此追寻千年纸鸢的飞翔密码,到杨家埠木版年画里感受民俗艺术的质朴力量;从青州博物馆文物佛像庄严的微笑中阅读历史,到齐文化博物馆探寻稷下学宫的思想光芒;从陶瓷琉璃博物馆见证火与土的涅槃艺术,到海岱楼钟书阁沉浸于书香与现代设计的对话;从周村古商城触摸明清商埠的繁华印记,到曲阜“三孔”圣地感悟儒家文化的源远流长,用现代语汇解读传统智慧;最终在台儿庄古城的石板路上聆听历史的回响。这既是一场专业视野的拓展之旅,更是一堂以“光影铸魂”为核心理念,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教学的行走思政课。师生在传统工艺的脉络中,汲取动画创作的文化养分,历史的厚重与思想的深邃,为动画叙事注入灵魂,触发对空间美学与视觉表达的思考。
一、红色记忆浸润,让思政融入课堂
本次艺术考察将“党建引领”融入专业实践,让“思政育人”行走在山水之间。这是一次专业的学习,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坚持“光影铸魂”理念,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文化底蕴的动画人才,以青春之笔,绘时代画卷。
在三孔,探讨“文以载道”的创作理念;在陶瓷琉璃馆,领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台儿庄古城,感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这种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思想境界和专业素养。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这里是此行最重要的“思政讲堂”。一场沉浸式的精神洗礼,透过一张张珍贵图片、一件件历史文物,那段“血肉长城、民族觉醒”的悲壮史诗变得可感可知。革命先辈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同学的心灵。学生党员们在纪念馆现场围绕“如何用动画语言讲好红色故事”展开热烈讨论。大家深刻认识到,动画人不仅是技术的追逐者,更是历史的传承者和时代精神的表达者。
行程的终点,落在台儿庄古城的石板路上。历史的回响在此凝结,而动画人的使命,亦在此刻愈发清晰——以光影为媒介,以文化为根基,讲述中国故事,传承民族精神。
二、实践课堂推动教学,激发创新思维
本次实践以动画前期创作为核心,将故事板设计、角色设定、场景构思等环节置于真实历史文化场域中,实现“观察、提炼、创造”的无缝衔接。同时进行动画素材库建设,带队教师要求同学们以“项目制作”要求进行素材收集,所采集的纹理、模型、场景构图等,都将成为未来创作中可直接调用的高质量数字资料。
古城风貌写生,学生们穿行于古街巷、码头、庙宇,除了进行大量速写与色彩练习外、同时借助StableDiffusion、Comfyui等AI软件进行生图练习,捕捉北方古建筑的独特结构与光影变化,为历史题材动画的场景设计积累素材。红色元素提炼,在大战遗址公园、弹孔墙前,学习如何将沉重的历史事件转化为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情感感染力的动画意象,探索象征、隐喻等手法在主题表达中的应用。非遗动态捕捉,观摩学习传统工艺的流程动作,为动画角色表演、风格样式等注入本土文化元素。
带队教师现场指导创作构思,结合国内外优秀动画案例,解析如何将实地采风获得的视觉元素、文化符号转化为独特的动画语言,推动学生从“技法练习”向“风格探索”提升。
三、成果转化,让创新“落地”生根
回到校园后,采风之行的收获正在结出硕果。在角色与场景设计课上,学生以青州古建筑、台儿庄古建筑等为原型,创作了一系列融入齐鲁古城建筑等元素的原创场景设计;利用二维动画、三维动画、VR虚拟现实等创作方式进行文化展示,为同学们打开了新的视野,看到了专业学习的未来方向。真正的创作既要尊重历史,又要勇于创新,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动画系将继续坚持“光影铸魂”理念,秉持“以实践促教学,以创新育人才”的方式,引导同学们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用最前沿的技术,讲述最美中国故事,为新时代的文化艺术事业贡献动画人的青春力量。
图片:庞陆洋 文字:庞陆洋 初审:崔宁、高超梦 复审:李岳 终审: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