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师生进行交流互动、实现知识传递的重要桥梁。为了切实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上取得新实效,语言文化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中国文化概要》课程组骨干教师于4月2日下午在知诚楼405室进行了专题教学交流活动。教学部主任陈亚非、副主任李明雪、课程组负责人綦青、骨干教师全莉、杨晓参与讨论。
活动伊始,杨晓老师以模拟课堂的形式展示了她对《中国文化概要》课程中“教育”相关主题的教学设计理念、目标和具体思路。现场教师随后分享了自己针对该主题的实战经验和做法。
綦老师强调了课文内容的延伸深度和拓展广度,通过嵌入精心挑选的音视频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教育的时代背景和形成过程,并将该主题内容与之前的章节内容有机结合、相互贯通,引导学生深入鉴赏和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登台讲解展示,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李主任则指出课堂活动的设计应该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有效支撑。学生的学科背景和学习兴趣点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对于学生应知应会的关键表达,教师可以督促指导,通过背诵、默写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同时应该耐心辅导学生克服生词和语法的难题,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信和高效。

全莉老师提倡可以利用教师个人的求学经历丰富“教育”章节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进一步增强外语类课程的思想性、育人性,鼓励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发出属于中国青年学子的时代强音,增强其对传承和推广中国文化的信心和能力。全老师还提出,实际情景的设定(如撰写英文简历、进行模拟申请、模拟面试等)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路径。

陈主任对老师们的展示和分享予以肯定,并突出强调了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和对持续关注学生的重要性。陈主任建议应将语言学习与启迪智慧结合,给学生以文化滋养和精神支撑,她认为教师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适切性,并勇于充分借助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推进教学目标产出化转型,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主题主线,引导学生们发散思维、深入思考,让学生们最大化参与课堂,坚持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两促进,培养学生们坚定文化自信,在对外交流交往中勇于表达自我。最后,陈主任提倡在教学过程中适度融入科研思维,增强问题意识,以培养具备研究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正值我校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关键发展之年,依托语言文化学院成立的新发展契机,大学英语教学部《中国文化概要》课程组全体教师将继续严把课程质量关和努力平衡“趣味性”、“生动性”、“理论性”、“深度性”,以更高标准促进我校通识类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