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分享教学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激发更多的教学创新和灵感,《大学基础英语》课程组于4月23日下午2:30在知诚楼405召开了研讨交流会。
活动伊始,姜慧丽老师就如何融入古诗词元素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深度和广度、坚定学生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了题为“中国古诗词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科研分享。姜老师从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融入路径四个方面进行了汇报交流,最后以教材《新一代大学英语(基础篇2)》中第三单元 The Art of Communication 的单元主题为例,就沟通的艺术这一话题,融入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古诗,传授学生如何掌握人际沟通技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圣的这四句诗词不仅是对时空环境、季节场景及人们心境的美好描述和向往,也是对事物彼此关联、发展规律、意境境界的高度概括,透露出我们做人、做事不可或缺且极具智慧的哲理,对我们开展社会活动具有很高、很强的启示性、适用性和指导性!
在接下来的活动交流环节,教学部科研骨干教师曹海洋老师和王伟老师就这一课题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曹老师建议把这一课题继续深挖,做成和教材配套的思政系列内容,以进一步深化古诗词融入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王老师结合自己对古诗词翻译的研究表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智慧,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融入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文学修养,还可以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新时期具备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交流人才和中国文化传播者。
最后,教学部李明雪副主任进行了总结发言。她认为,老师们就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英语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新,将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化瑰宝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十分有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文化传播践行者。她同时表示愿意和老师们一道在思政教育领域继续深耕,致力于引领学科育人和落实好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当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文化自信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大学英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此次交流会的召开,不仅为英语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也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