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3月12日,语言文化学院英语系教学经验分享会在知诚楼303教室成功举办。会议由英语系主任崔晓雷主持,英语系全体教师参会。本次研讨会以“智能技术赋能外语教育”为主题,重点探讨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技术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曹海洋副教授、贾凯、李晗三位骨干教师结合实践案例,系统分享了智能化教学手段与传统课堂融合的探索成果与实施策略。

曹海洋副教授以“智能写作辅助工具的教学应用”为主题,通过“功能演示+教学反思”展示了DeepSeek在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五大应用维度:作文批改、文件转化、试题编写、图表生成和教学研究。此外,汇报指出了DeepSeek在现阶段的技术优势与应用局限:其智能评阅系统凭借客观性、全面性和批改精细度,已形成师生双向参照体系;然而,在生成数据图表时,虽然工具功能齐全,但其美观性和个性化程度仍有待提升,教师需结合教学目标进行二次优化。

贾凯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国际商务实践经验,指出了当前学生在学习跨境电商课程中面临的一大困境:社会经验的不足和人际交往的局限,制约了他们商务认知的提升,进而使得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缺乏有效的桥梁。为此,应该充分利用当今发达的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建立青年跨境商务创业者社交媒体观察矩阵,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激发思考,进而实现了商务英语教学从知识传授向商业思维培养的范式转换。

李晗老师以“AI时代的备课进化论”为主题,分享了DeepSeek在备课阶段如何重构教学生产力的潜力。在教学目标设定、内容结构化、教学策略调整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DeepSeek为教师提供了智能化的支持。此外,通过精准输入指令、多平台协作、教学全过程融合以及学情分析等手段,DeepSeek还能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帮助。同时,在算法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应保持清醒的“数字节食”意识。人工智能技术应成为我们的“第二大脑”,而非“替代脑”。
三位教师基于实践的教学分享为在座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思考与启发,崔晓雷主任对此表示肯定,并总结道:随着教学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要始终保持初心,聚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智能化技术的引入为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最终的目标是通过这些工具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而非依赖于工具本身。只有真正做到教学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才能真正赋能学生,推动教育的长远发展。英语系全体教师将继续在教学方法和理念上不断突破创新,精心雕琢出更为丰硕、更具开创性的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