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晚,语言文化学院“聚贤集智,语苑生花”教授系列讲座之中文系教授讲座第二场在知明楼西报告厅如期举行,这次为大家带来报告的是中文系史冠新教授。
史冠新教授以近年在网络上热议不断的话题“‘o’究竟读‘欧’还是‘窝’”引入了本次讲座主题。他认为,争议的根源在于未从音节的角度加以考量,而究其本质,“o”是一个不能自成音节的单元音韵母,单独发音是做不到的。同样,汉语的声母也不能自成音节,因而传统的拼音教学法按照先声母再韵母的顺序进行教学存在着严重缺陷。于是,史冠新教授首创了“汉语音节本位拼音教学法”,将音节作为拼音教学的基本单位,主张应该先教能自成音节的韵母,而后在声母教学阶段,将声母置于“声母+已学韵母”构成的音节中进行学习和训练。这是因为声母本身不能自成音节,传统教学中读出来的是声母的呼读音而非本音,容易给学习者带来不必要的困惑。

讲座中,史冠新教授从音节本位拼音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基本原则、操作流程及其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解说。音节本位拼音教学法对传统拼音教学进行了大胆质疑和改革,以全新的视角探索更高效的拼音教学模式。据了解,该教学法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反响,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文系主任赵红梅教授及汉语言文学2024级本科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史冠新教授简介:
史冠新,文学博士,教授。现为青岛黄海学院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教授,曾任职青岛大学,历任青岛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汉语言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兼任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山东省语言学会副会长、青岛市语言学会会长。曾长期在日本、墨西哥、美国从事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教学研究工作。熟练掌握英语、日语、西班牙语。
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语法、国际中文教育。
主要著作有《汉语方言语法类编》、《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手册》、《感受中国》等。主要论文有《山东临淄话单音形容词的重叠用法》,《中国语文》1986年第2期;《临淄话的语气词“吧”》,《中国语文》1989年第1期;《再论“了2”不是语气词》,《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汉语语音音节本位辨正》,《东方论坛》2015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前概念理论视域下国际中文学习者中国文化教学测评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