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艺术学院播音系带领学生走向田野的舞台
发布时间:2023-04-25浏览量:1090

2023417日至23日,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开启了为期一周的省内采风实践。本次采风实践的主题围绕“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展开,结合播音主持和戏剧影视表演的专业特性与课程标准,将传统文化的现状通过主持采访和戏剧表演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既锻炼了学生们的专业能力,也在文化内涵上提高了同学们的学科素养,从而实现在现代社会中更加多元纵深地学习艺术,达至专业素养和人格培养并进的基本要求。

艺术实践课作为艺术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学生创造力的发掘和作品创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播音主持和戏剧表演专业来说,艺术实践课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课堂上的理论+实践,一般在演播厅、录音棚和表演教室就可以实现。课堂上的艺术实践主要围绕着专业技能规范、理论素质提升展开,具有典型的学院派特点。此类艺术实践为学生们的艺术创作和学业提升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在这样的实践课堂中,学生们的专业眼界、动手能力、思维训练等都会得到相应的训练与提升;第二种则是进入专业对口的工作单位,比如电视台、剧院、新媒体等,接受一线的工作锻炼与艺术实践,以此来检验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查漏补缺,从而完善自我知识结构,提升专业实操能力。

除此之外,播音主持和戏剧表演的专业老师在艺术实践课的研讨过程中,结合当下的文化思潮和学术语境,以及在地的方便性等元素,提出了将《主持采访实践》和《戏剧表演考察》结合田野调查的方式展开相应的实践教学和专业训练。将田野调查带到专业实践中去,既符合播音主持和戏剧表演的专业特性,也拓展了艺术学科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学术张力。田野调查作为人类学和社会学最为重要的实践方法,是获取实践经验和研究材料的不二法门,也是这两门学科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将田野调查法纳入到艺术实践中,具体而微至《主持采访实践》来说,就是在采风的不同时间段里,结合地域特色,深入到田野现场,获取一线的采访材料。比如在台儿庄古城,同学们围绕古城景观,展开文产旅游方面的专业采访。在完成这一层面的采访基础上,田野调查需要进行更加纵深的材料获取,将古城的历史脉络和现实处境结合,提出更为深刻的问题,展现更为广阔的学术思考。将田野调查法纳入到播音主持的采访实践中,深化了采访实践的内容,使得采访实践不仅仅是获取资讯的手段,也会深入到现实和历史的场域中,获得更加系统和深刻的认知。

借用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法,融入到播音主持和戏剧表演中,实现了艺术实践方法论层面的传承与创新。然而仅仅是方法论上的借鉴还远远不够,同样需要将内容呈现和主题意义结合到专业实践中去。播音主持专业和戏剧表演专业的同学们抵达采风的第二站曲阜,进入三孔圣地,从专业学习的视角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儒学经典,体验礼仪仪式。同学们根据提前准备好的问题,采访三孔工作人员、游客、游学学生等不同的主体。带着思考去提问是田野调查的基本要求,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深刻塑造着我们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几千年来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日用而不知”的恒常。现代社会中,儒学的处境和现状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血脉问题。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将这一问题带入到采访实践中去,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伦常问题、文化遗址保护等现实问题,从而较为深刻地完成这门专业课的拓展训练。

戏剧表演专业的学生则从《戏剧表演考察》的角度入手,在尼山圣境的大型实景演出“金声玉振”的现场,近距离地体验和认知了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的生命个体一生的过程,通过一个人的命运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与生命个体之间的互动,体现了将人的生命价值和民族发展结合起来的主题意义。在完成沉浸式体验之后,戏剧表演专业的同学则根据已经编写完的短片剧本,在尼山和三孔等文化圣地进行了实景排练,将现场获得的艺术灵感及早地融入到表演创作中去,实现艺术体验和艺术创作相结合的全新实践。

    艺术实践课在专业教学中,既要围绕着专业规范和能力锻炼展开,还要进行艺术方法和艺术内容的探索与创新,借鉴人文社会学科中的方式方法,将其纳入到艺术教学和创作实践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方法论层面的突破;不仅如此,在内容展示和主题呈现上,结合人文社会学科的学术背景和学术资源,最大限度地深化艺术内容,提升艺术主题,为学生们的专业学习和艺术创作提供多元的学术张力和现实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