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概况
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毕业采风课程占据着关键地位,它是连接课堂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的重要桥梁。2025年4月7日至17日,青岛黄海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杨元帅、教师朱家彬、王晖宇、潘睿、张爱琦、于立翀。带领2024级环境设计专升本1-3班学生,2022级环境设计本科1-4班,开展了一场横跨南京、扬州、无锡、南浔、上海、苏州等地的毕业采风活动。此次采风精心选取了中山陵、南京博物院、瘦西湖、南长街、荡口古镇、贡湖湾、南浔古镇、上海博物馆、8号桥创意园、上海当代艺术馆、1933、田子坊、南京路、虎丘、本色美术馆、诚品书店、苏州博物馆、平江路、拙政园、山塘古街等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与独特设计风格的地点,旨在让学生深入感受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观、历史人文与现代设计,提升专业素养,同时在实践中融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二、采风前期:精心筹备,明确目标与思政融入点
(一)专业目标设定
本次采风以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旨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不同地域的环境设计元素,包括建筑风格、空间布局、景观设计、材料运用等。例如,在南京中山陵的考察中,引导学生分析其建筑的轴线布局、对称美学以及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学习传统建筑如何通过空间设计传达庄重、肃穆的氛围;在苏州拙政园的考察中,让学生体会古典园林“移步换景”“借景”等造园手法,以及园林中建筑、山水、植物的巧妙搭配,为今后的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积累素材和灵感。同时,要求学生关注现代设计案例,如上海8号桥创意园、1933老场坊等,分析旧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了解现代设计如何在保留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对新旧空间转换的设计能力。
(二)课程思政目标融入
在筹备阶段,教师团队就将课程思政内容与采风目标紧密结合,制定了明确的思政教育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考察各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南京博物院的文物、苏州的古典园林、南浔古镇的水乡建筑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传统建筑和文化景观所蕴含的独特价值,从而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二是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采风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环境设计与城市发展、生态保护的关系,例如在贡湖湾生态湿地的考察中,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环境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培养学生在设计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三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纪律意识,本次采风涉及多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多,行程安排紧凑,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同时严格遵守行程安排和纪律要求,通过团队活动和集体管理,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律意识。
(三)学生动员与分组
在采风前,召开了全体学生动员大会,系主任杨元帅和教师朱家彬分别就采风的目的、行程安排、专业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强调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随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的考察、记录和交流工作。通过分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便于教师在采风过程中进行管理和指导。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了详细的考察计划,明确了每个考察地点的重点考察内容和任务,为采风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采风过程:专业考察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
(一)历史文化遗产考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在南京中山陵,学生们沿着392级台阶拾级而上,亲身感受这座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的宏伟气势。学生们通过观察建筑的细节,如牌坊上的“博爱”二字、祭堂内的汉白玉孙中山坐像等,深刻体会到设计者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和创新,认识到传统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在南京博物院,丰富的文物藏品和独特的展馆设计让学生们眼前一亮。从古代建筑模型到现代设计作品,从传统工艺到当代艺术,学生们全方位地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
在苏州,拙政园、苏州博物馆、平江路、山塘古街等地成为学生们感受江南水乡文化的重要窗口。拙政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精巧的园林布局、雅致的建筑风格和富有诗意的景观设计让学生们赞叹不已。
苏州博物馆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其将传统园林元素与现代建筑语言巧妙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苏而新,中而洋”的风格。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学习了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认识到本土文化是设计的源泉和灵魂。平江路和山塘古街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风貌,青石板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构成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卷。学生们漫步其中,感受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积淀,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增强了文化保护的意识。
(二)自然景观与生态考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
扬州瘦西湖以其“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秀丽风光闻名于世。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瘦西湖的景观设计如何利用自然地形和水体,营造出层次丰富、景色宜人的园林空间。同时,结合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统一。无锡贡湖湾生态湿地是太湖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学生们在这里实地考察了湿地的生态系统和景观设计。通过考察,学生们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树立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明确了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要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现代设计案例考察:学习创新理念,培养创新思维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拥有众多具有代表性的现代设计案例。在8号桥创意园,学生们看到了旧工厂改造而成的创意办公空间,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开放式的办公环境和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给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1933老场坊曾经是上海的宰牲场,如今已变身为集创意办公、文化展示、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时尚地标。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工业风格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空间设计和流线组织,让学生们学习如何在旧建筑改造中保留历史痕迹,同时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空间环境。上海当代艺术馆、田子坊、南京路等现代艺术和商业街区,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现代设计的多元化和创新性,拓宽了学生们的设计视野。
(四)团队协作与纪律教育:提升团队精神,强化纪律意识
在整个采风过程中,团队协作和纪律意识贯穿始终。各小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考察任务。有的负责拍摄照片和视频,有的负责记录考察笔记,有的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大家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在行程安排上,严格按照预定的时间和路线进行,学生们自觉遵守集合时间和参观纪律,展现出了良好的素质和风貌。教师们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考察情况,还时刻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安全,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确保采风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通过团队协作和纪律教育,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还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四、教学成效与反思
(一)教学成效
本次毕业采风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在专业方面,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不同地域的环境设计元素和设计理念,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素材,提高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学生们的考察成果和汇报情况来看,他们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设计思路,展现出了较强的专业素养和设计能力。在课程思政方面,通过融入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等教育内容,学生们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提升,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明显提高。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采风活动,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今后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为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反思
在总结教学成效的同时,也需要对本次采风活动进行反思。一方面,在行程安排上,由于考察地点较多,时间较为紧凑,部分学生在考察过程中可能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对一些考察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合理安排行程,适当增加在每个考察地点的停留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观察、思考和交流。另一方面,在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上,还可以进一步创新和丰富,例如可以邀请当地的文化专家、设计师进行现场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设计理念,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此外,在学生的分组管理上,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能力特点进行分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团队协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结语
本次毕业采风活动是青岛黄海学院环境设计系教学实践的一次成功探索,通过将专业考察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还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环境设计系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设计人才,为推动环境设计行业的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贡献力量。
撰稿人:朱家彬 初审人:杨元帅 复审人:张宗元 终审:李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