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章制度
智能制造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11-11-22浏览量:779

为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术交流,给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学院实行实验室开放工作。为加强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要求

1.学院各类实验室要充分挖掘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潜力,采取有效措施对师生开放。在保证教学、科研需要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实验室可按有关规定向社会开放。

2.实验室开放的对象、范围应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及实验室功能、条件确定。有条件的实验室要面向全校师生全面开放。

3.开放实验的时间要满足师生实验和技能训练的要求,让实验者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选择余地。一般可采用预约开放、阶段开放、定期开放等。

4.开放实验的内容应根据教学任务安排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确定,包括课内选修的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课外研究性学习、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科技活动实验。提倡学生自拟实验课题,鼓励学生把实验探索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快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创造条件实现网上预约、网上预习、网上虚拟实验等辅助实验教学和智能化管理,拓展实验室开放空间。

6.要建立健全开放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严格开放实验教学考核,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二、组织与管理

1.学院根据教学功能和实验条件,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实验室开放制度和管理办法,并认真组织实施。

2.实验室应将本室开放的对象、范围、时间、内容和具体组织实施办法等向师生公布,为开放实验教学提供优良服务。

3.实验室应根据实验需要做好实验准备工作,配备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学生实验前必须做好预习,阅读与实验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准备好实验方案。

4.在实验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注意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督促学生按时提交实验报告或论文等,并做好实验室开放记录。

三、保障机制

1.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经费投入。学院优先申报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2.合理设置实验室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岗位,保证实验室开放的实际需要。

3.建立健全开放实验教学考核激励机制,合理核算开放实验教学工作量,在岗位津贴、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

4.优先安排实验教学人员进修、培训,组织交流、学习,提高实验室队伍自身素养,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四、开放实验室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要进行预约,以便于指导老师和工作人员提前做好准备。

2.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前应查阅与实验室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准备好实验实施方案,并与指导老师讨论交流,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3.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损坏仪器的要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4.增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人身及仪器设备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