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学院承载学校新工科人才培养计划,聚焦智能制造领域,秉承“以学生为中心”育人理念,培养专业基础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先后被山东省高校工委授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山东高校科教兴鲁先锋基层党组织”等称号,2019年入选山东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智能制造学院机械工程系于2025年3月12日下午14:00在知行楼-327成功举办了2025届考研复试模拟会。本次面试模拟会特邀青岛黄海学院徐创文教授、杨思一教授、李萍教授,青岛理工大学谭继文教授以及山东科技大学魏军英教授担任指导专家,为同学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复试指导与实战演练。
2025年3月12日,电信工程系举办2025届考研复试模拟指导会,旨在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考研学子提供实战化面试指导,助力学生提升复试竞争力。本次活动的复试专家为:孙农亮、吕文红、郭海燕三位教授,2025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过初试的同学、考研负责老师参加活动,活动由电信工程系主任刘娜主持。
为帮助考研学子科学应对考研复试,3月12日下午,车辆工程系举办2025届研究生复试模拟指导,特邀山东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张为春教授、青岛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潘福全教授、山东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胡效东教授、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吕钊钦教授担任指导专家。
为了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交流,全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拓宽就业合作渠道,3月12日,合作发展处处长助理庄伟、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助理刘润强、就业秘书刘树龙、机电工程系主任王娜、招生就业处孔祥宇老师赴青岛新核芯科技有限公司、青岛融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实地走访并看望2025届的实习生。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批准于2010年,2011年开始招生, 2012年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重点专业,2013年被评为青岛市重点培育学科。2015年获批山东省本科优势特色专业。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单位,省级特色专业
本专业坚持“传授知识与探索创新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融合工程教育理念,逐步探索出全过程对社会需求及时响应的的“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校级重点专业。培养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潜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校级特色专业,培养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系统掌握机械工程基础知识与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汽车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面向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汽车服务与销售等相关行业与工程领域,从事汽车产品设计制造、运用、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潜质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具备扎实的机器人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机器人设计、研究和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教育部重点打造的“新工科”专业,人工智能与新兴制造的强交叉学科,通过智能技术(智能+)与制造的深度融合,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解决智能制造领域的核心问题,其中涉及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涵盖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生产管理等关键技术。该专业以“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的教学模式为主,通过有效整合校企合作资源,为学生打造智能制造企业实习平台,旨在培养与职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