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青岛黄海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甘肃省靖远县糜滩镇及山东省临沂市、泰安市、济宁市四地,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推广普通话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本次活动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政策,聚焦农村地区语言能力与数字素养提升,联合糜滩镇政府及山东省部分地区的乡村单位,切实推动普通话走进基层、服务群众。
实践团队抵达糜滩镇后,立即开展入户走访和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当地普通话使用现状。团队据此制定“场景化+个性化”推普方案,重点针对医疗、政务、教育等高频应用场景开展专项语言能力提升培训。在糜滩镇政府,团队设立宣传点,发放推普宣传手册。志愿者通过朗诵、互动问答等形式,向村民讲解普通话的重要性。针对低龄儿童,团队设计了趣味推普活动,如带领朗读、绕口令比拼等,寓教于乐,在孩子心中播下语言规范的种子。此外,智能制造学院学子充分发挥学科特色,用普通话演示三维建模技术,将当地特色农产品通过数字化建模立体呈现。孩子们通过普通话指令参与简单模型制作,在沉浸式体验中既感受到科技魅力。
面对数字化发展趋势,志愿者团队特别关注留守老人的实际需求,开展普通话数字课堂,系统讲解微信语音、支付、医保及政务APP等高频率功能的使用方法,并融入支付安全和反诈骗知识宣讲。志愿者们采用慢速、清晰的普通话进行教学,耐心答疑,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一位老人高兴地表示:“现在随时可以和孙子视频,再也不用等到逢年过节才能见面了!”
依托山东深厚的沂蒙红色文化,志愿者们带领青少年走进沂蒙老兵驿站,用标准普通话生动讲述《沂蒙红娘》《战斗英雄林茂成》等红色故事,通过情景剧表演、集体朗诵《沂蒙颂》节选等形式,让红色文化“声”入人心,也进一步实现了普通话推广在临沂地区的接力。
此次推普实践活动取得了扎实而温暖的效果,其创新模式和志愿者的真诚服务也吸引了地方媒体的关注。“琅琊新闻”报道并肯定了此次活动,称其“以语言为桥,用科技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力量”。志愿者们表示,推广普通话是为了让乡亲们拥有打开更广阔天地的“金钥匙”,是促进资源对接、共享发展机遇的重要桥梁,并非对方言的否定。
智能制造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实际行动投身基层推普,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呼吁广大村民积极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掌握数字技能,共同以语言之力助推乡村振兴,为讲述奋斗故事、迎接美好未来注入青春智慧和力量,期待未来有更多的黄海学子将“知”用于“行”,在服务国家发展的广阔天地中绽放青春风采。
初审:张鹏 复审:王民华 终审:赵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