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山东大学周风余教授应邀莅临青岛黄海学院,为智能制造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前沿的学术报告,并针对青年教师科研发展与学子考研规划进行了深度指导,活动内容丰富,现场反响热烈。
学术前沿:共探“AI+教育”新未来
在题为《AI+教育背景初步探索与实践》的专题报告中,周风余教授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思想盛宴。他从人工智能的定义切入,深入剖析了当前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挑战,指出AI技术为破解实践教学资源碎片化、学生实操机会有限等困境提供了全新可能。周教授详细阐释了教育部提出的新质人才培养目标与技术路线,强调要以“AI赋能、人机协同、产教融合”为核心推动教育创新,并展示了基于学生行为数据的学习风格分析和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系统。他特别强调:“教育的温度永远来自人类的爱与智慧”,精辟地指出了教师在未来“人机协同”教育生态中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把脉科研:精准指导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学术报告会后,周风余教授专门与我院四位青年教师进行了面对面座谈,对其校级科研课题申报书进行了“一对一”的精准把脉与指导。周教授从课题的选题创新性、研究思路的逻辑性、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以及申报书撰写的规范性等多个维度,提出了诸多宝贵而中肯的修改意见。他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与评审经验,为青年教师们指明了项目优化的方向,解决了他们在课题申报中遇到的实际困惑。参与指导的老师纷纷表示,周教授的指导高屋建瓴、切中要害,极大地提升了申报书的质量与竞争力,为他们未来的科研之路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引航升学:名师指点明晰考研奋斗路径
活动的最后环节,周风余教授面向有考研意向的学子们做了一场精准的考研指导报告。他结合山东大学等高水平大学的招生要求,从考研形势分析、院校专业选择、备考战略规划、复试技巧等关键环节,为同学们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权威解读。周教授鼓励同学们要尽早明确目标,科学制定复习计划,并着重强调了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培养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周教授均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现场气氛热烈。这场报告为正处于迷茫与焦虑中的学子们点亮了一盏明灯,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备考信心。
本次系列活动内容充实,针对性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为我院师生在学术视野拓展、科研能力提升与学业发展规划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初审:吴哲 复审:陈会伟 终审:陈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