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的
为优化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繁荣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生活,让同学们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学会如何去解决心理问题和矛盾,提高心理素质,对自我有个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强化大学生个人关注心理健康,现在全院开展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
二.活动主题
“中国梦、校园情、快乐心”
三.主办单位
学生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四.承办单位
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五.活动时间
2017年5月10日—2017年5月25日
六.活动地点
一号楼一楼东配多媒体教室
七.参赛对象
各二级学院参赛队伍
八.活动流程
(一)宣传准备阶段(4月11日—5月10日)
1.各学院宣传部通过绘海报、写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使活动深入人心;
2.各学院进班级宣传,主要通过通知各班班长、学习委员来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比赛;
(二)比赛阶段(5月10日—5月25日)
1.初赛(5月10日):各学院自行组织选出1—2支参赛队伍参赛,并在5月8日上午将最终选手名单上报至学生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决赛(5月25日):各学院选送的队伍进行决赛。
决赛抽签:5月12日,初赛结束后。
决赛时间5月25日下午18:30
决赛地点:一号楼一楼东配多媒体教室
九.参赛要求:
1、以学生社区生活为主要内容题材,反映大学生心理矛盾冲突与发展成长。鼓励原创,也可参考或改编其他优秀作品。
2、凡是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有教育、启示意义,适合学生表演,能够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的表演即可。
3、参考内容:升学适应不良的问题,如新生不适应环境、生活自理能力差;与学业有关的问题,如缺乏学习动力、学习习惯差、厌学等;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如同学关系紧张、宿舍关系不和、难以被他人接纳;情绪性格的问题,如情绪不稳定、消极情绪过多、过于内向封闭、性格缺陷等。
4、参考情境:在校园生活主题背景下,可以从多方面、不同角度反映在校园发生的生活事件,场景可以在宿舍、教室等,以及在这些场景发生的特定事件对人的情绪情感产生的影响和变化。
5、提倡作品要有教育性,不能只有娱乐性。
6、时间要求: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超时扣分。
7、参赛人员:3-10人之间,不得少于3人。
十、参赛形式:
舞台表演:结合表演艺术(造型、独白、哑剧、舞蹈、唱歌)等形式,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进行表现。
十一.奖项设置
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最佳指导老师一名。给获奖队伍颁发奖状。获奖队伍和指导老师发表感言。
十二.注意事项
1.工作人员提前 1小时进场。
2.活动过程中要求参赛人员及观众要自觉维护现场秩序,保持全场安静,不得随意走动,并要求把手机调到震动或者关机状态。
3.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本通知解释权属承办单位。
附件:
1、 比赛报名表
2、 比赛评分标准
3、 评分表
学生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017年4月 11日
附件一:
“校园心理情景剧”比赛报名表
序号
|
学院
|
节目名称
|
节目时长
|
队长姓名及联系方式
|
指导老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二:
“校园心理情景剧”比赛评分标准
本次比赛评分共设置了三个参考点,剧情内容(4分)、表演能力(4分)、受欢迎度(2分),总分10分。所打分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如3.6)。12位评委(由9个二级学院的心理主管和学生处相关领导、老师组成)的成绩,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求得平均分为该支参赛队伍最后得分。扣分项:节目演出限时15分钟,超时者总分扣除0.2分。
评分标准如下:
1.剧情内容(4分)
(1)契合主题,内容健康向上,整体思路清晰。
(2)选材紧密联系校园及社会生活的典型事件,真实反映大学生的心理冲突,生动刻画心理问题。
(3)内容具有创新性,题材新颖,有亮点。
(4)有教育和启发意义,能引起共鸣,引人深思。
2.表演能力(4分)
(1)演员表情自然流畅,表演生动,具有感召力,成分体现角色心声。
(2)演员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富有感情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3)演员间配合默契,应变灵活。
旁白
(1)声音洪亮,发音清晰标准,普通话。
(2)富有感情,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引导故事的发展。
舞台布置与道具
(1)服装道具齐备且富有创意。
(2)背景音乐适宜,适合剧情的发展,具有烘托感染力。
3.受欢迎度(2分)
所表演剧目,在富有感染力同时,能够启发、感染观众,将观众带入情景当中,同表演者一起感受喜怒哀乐。
4.超时扣分
节目演出限时13分钟,超时者总分扣除0.2分。
附件三:
评分表
序号:
剧情内容(4分)
|
表演能力(4分)
|
受欢迎度(2分)
|
超时扣分
|
总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