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用真情为孤困儿童播撒力量种子

2025-08-12 106 作者:王如雪 来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青年当以行动践行 “国之大者”,在时代召唤中奔赴使命现场。这个盛夏,青岛黄海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沐光而行,乡育新苗” 暖苗计划服务队响应 “三下乡” 号召,满怀青春热忱踏上临沂平邑县的乡路,开启了一场陪伴孤困儿童的暖心之旅。他们将以耐心为匙,开启孩子们纯真的心扉;以真情为光,照亮孩子们成长的路途,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的童年播撒下一颗颗充满力量的种子,让这个夏天因这份真挚的爱而格外滚烫。

时间来到三下乡行程的第一天: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志愿者们已早早在教室门口等候。孩子们陆续到来,有的怯生生地躲在监护人身后,眼神中透着一丝紧张与不安;有的则好奇地打量着这群陌生的“新老师”。志愿者们轻轻蹲下身,温柔地握住孩子们的手,微笑着说:“你好呀,我是你的新朋友!”那亲切的笑容、温和的话语,如同一束束温暖的光,渐渐融化了孩子们心中的防备,让陌生的氛围变得温馨起来。真诚的态度与平等的尊重是打破隔阂的钥匙。当我们放下姿态,用温暖的细节传递善意,再坚硬的防备也会被温柔化解。

午餐时刻,志愿者们精心安排了“家庭式”用餐。大家围坐在一起,宛如一家人。志愿者们一边细心地为孩子们夹菜,一边轻声讲解餐桌礼仪,让孩子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学会文明用餐。“老师,这个鸡腿给你吃!”一个小女孩将碗里的鸡腿递给志愿者,还认真地说:“妈妈说要把好的东西分享给别人。”那一刻,简单的饭菜因爱而变得格外香甜,传递着温暖与善良的力量。

教育从来都不只是知识的传授,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藏着爱的密码。我们的志愿者用行动播撒善良,孩子们用最纯真的方式回应这份温暖,让爱自然流转。“希望你永远保持灿烂的笑容”“你是最棒的,要相信自己”……志愿者们为每个孩子准备了特别的祝福卡,上面写满了温暖与鼓励的话语。有的小朋友收到卡片后,悄悄跑到角落,反复阅读着上面的文字,眼中闪烁着感动的光芒。随后,他小心翼翼地将卡片塞进书包最里层,这些充满爱意的文字,成为了他心中最珍贵的宝藏,给予他勇气与力量,照亮未来的道路。这一封封手写祝福卡体现了信工人待人接物的诚挚与参与此次志愿活动的用心。语言的力量远超想象,一句真诚的鼓励能在孩子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被珍视的善意会成为成长路上的铠甲,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始终记得自己被世界温柔以待。

考虑到部分孩子的特殊情况,志愿者们格外注重生活技能的培养。从叠被子到整理衣物,志愿者们耐心地示范着每一个动作,手把手地教导孩子们。“老师,你看我叠得对吗?”一个小男孩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眼神中满是期待与渴望得到认可的神情。志愿者们微笑着点头,给予肯定与鼓励。他们知道,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技能,将是孩子们走向独立生活的坚实基石,能让孩子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力量。真正的关怀藏在对生活的用心里。教会孩子独立的技能,不仅是赋予他们生存的能力,更是在传递“你可以做得很好”的信念。被认可的成就感,会让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自信与归属感。

夜幕降临,孩子们在睡梦中露出甜甜的笑容,而志愿者们并未早早休息。他们聚在一起,认真总结交流一天的工作,仔细找出不足,分享经验,这份不肯松懈的认真,只因心里装着一个念头:要让陪伴再暖一些,让孩子们的笑脸再甜一些。

志愿服务的意义不在于“立竿见影”的改变,而在于用坚持与用心播撒希望。即使时光短暂,那些被温暖过的心灵也会带着这份爱继续前行,让善意在时光中不断接力。青岛黄海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志愿者们,将专业特色融入爱心实践,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服务的精神,让爱与希望在这个夏天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他们是温暖的传递者,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守护者,用青春与爱心,为孤困儿童们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青春的意义在于用热情点亮他人的生命,志愿服务让爱心跨越距离,让温暖落地生根。每一个愿意付出的人,都是世界的光,用行动证明善良与责任能创造真正的美好。

初审:王如雪     复审:董轩江     终审:李宗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