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黄海学院惠灵顿理工联合学院2025新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2025-09-05
57 作者:宋毅轩 来源:党委宣传部
2025年9月5日,是载入青岛黄海学院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日子,青岛黄海学院惠灵顿理工联合学院,在今天迎来第一届新生开学典礼!
青岛黄海学院惠灵顿理工联合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得到了上级主管单位的高度重视。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专委会理事长王胜刚,中国驻新西兰使馆原教科文参赞陈跃,中共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二级巡视员孙大贵,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专委会秘书长杨昊、副秘书长周相均,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陈欣,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专委会于雪晴、杨淑君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本次典礼。
国立新西兰理工所属惠灵顿理工学院副校长、创新学院、设计学院、技术学院院长Mary-Claire Proctor ,国际执行经理Brian Cao,跨国教育总顾问Shaun Li,数字媒体与设计系主管Brenda Saris,计算机技术主管Tony Assadi,新方派驻惠灵顿学院代表Yibo Wang,不远万里从新西兰来到学校出席本次开学典礼。
青岛黄海学院董事长刘常青,校长李清山,副校长、惠灵顿学院院长梁忠环,副校长孟广东、王鹏程、刘纪新,有关学院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惠灵顿学院全体师生出席了本次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青岛黄海学院校长李清山致辞。他首先代表学校,向全体与会嘉宾以及惠灵顿学院2025级全体新生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帮助着惠灵顿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各位领导以及新生家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李清山表示,中外合作办学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深入实施而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渠道。中外合作办学已然成为我国培养国际化人才和探索在地国际化的重要形式。
青岛黄海学院惠灵顿理工联合学院经过双方十余次的互访交流和协议签署,构建起双方合作办学长效机制。未来,学校也将举全校之力、汇全校之智、凝全校之情,全力支持青岛黄海学院惠灵顿理工联合学院高质量发展,打造“中新教育合作典范”,为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实现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作出积极贡献!
新西兰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新西兰教育国际推广局大中华区主任Dr. Ron Xavier以视频的形式向惠灵顿学院的新同学们表达了真挚的祝福和殷切的期许。他表示,未来几年来,同学们既可以体验到中国文化的厚实学养,又能体验到新西兰实验实践精神,希望同学们利用好优良的国际化资源,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国立新西兰理工所属惠灵顿理工学院校长Dr. Leanne Ivil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了国立新西兰理工所属惠灵顿理工学院的基本情况,并向同学们表达了衷心的祝贺和祝福。
国立新西兰理工所属惠灵顿理工学院副校长Mary-Claire Proctor致辞。她表示,青岛黄海学院惠灵顿理工联合学院不仅是两所学校的合作,更是连接着不同文化、各行各业,连接着每个人的桥梁。她寄语惠灵顿学院2025级的新生们:你们是这所学院的核心,希望你们在本地和国际的环境中学习、探索、尝试,掌握专业技能和跨文化的理解能力,以此为起点去塑造共同创造的未来。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胜刚致辞。他首先向青岛黄海学院惠灵顿理工联合学院的正式成立表示祝贺,并表示,惠灵顿学院的获批成立,既是民办院校响应国家教育对外开放的号召,更是青岛黄海学院突破办学瓶颈、探索高质量国际化发展路径的里程碑,这也彰显了民办教育在推进教育对外开放中的独特活力。
他对惠灵顿学院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树立标杆,立足中国国情与民办教育实际特点,有机融合新西兰先进的工程与职业教育理念,系统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国际化办学经验,打造一个立足青岛、辐射全国的中新合作教育示范项目。二是融通资源,持续引进新方优质课程、师资与行业资源,推动合作从教学拓展至科研协同与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三是担当使命,以惠灵顿学院为平台,通过跨文化教学体系搭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式,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竞争力的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深化、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坚实力量。
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二级巡视员孙大贵致辞。他表示,惠灵顿学院的成立,为青岛搭建了一座 “不出国门享国际教育” 的桥梁,既满足了青年学子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更为城市国际化发展储备了宝贵的人才力量。同时,他对同学们提出几点期许:一是要厚植家国情怀,无论接触多少国际文化,都要牢记自己的根在中国,主动学习党史国史、了解国情市情,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青岛建设结合起来,未来能用所学为家乡、为国家贡献力量;二是要锤炼过硬本领,国际课程对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都有更高要求,希望大家克服困难、主动钻研,既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又要提升跨文化沟通、批判性思考、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让自己的 “竞争力” 经得起国际检验;三是要培养包容格局,在与中外老师、同学的相处中,学会尊重文化差异、倾听不同声音,既要积极传播中国文化、青岛故事,也要虚心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做中外友好交流的 “小使者”。
青岛黄海学院副校长、惠灵顿学院院长梁忠环发言。他表示,学院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特色化、创新型”发展理念,构建以数字技术为基座、创意设计为引擎、产业应用为导向的学科培养体系,让计算机科学与影视艺术在这里激情碰撞、迸发创新火花。
他向同学们分享了三点想法:一是根植家国,勇担使命。惠灵顿学院的成立,正是响应时代召唤、服务国家战略、深化中新合作的重要实践,希望同学们将“小我”融入“大我”,以硬核本领回应时代命题,用精彩故事书写报国人生。二是融通中外,拓展视野。惠灵顿学院为同学们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希望你们高度重视英语学习,扎实提升语言能力,在国际化环境中理解多元、通晓规则、善于沟通,学会以宽广的视角理解世界。要高度重视英语学习,扎实提升语言能力,在国际化环境中理解多元、通晓规则、善于沟通,学会以宽广的视角理解世界,以自信的姿态参与全球对话与合作,真正成为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未来领导者。三是知行合一,锤炼匠心。无论同学们深耕智能计算,还是投身视觉艺术,所学所长,都应服务社会、回应时代所需。既深植理论课堂,也投身实践一线,在真实项目中淬炼实践本领,在服务奉献中传递科技温度,在实干奋进中书写人生价值。
随后,新方教师代表、数字媒体与设计系主管Brenda Saris,中方教师代表、影视学院动画专业张志沛以及新生代表、2025级动画专业1班骆奕凝同学分别发言。
开学典礼结束后,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鷟为惠灵顿学院新生们作题为《一脉江河万古来:中国思想文化的流脉及其生命力》的主旨报告,作为惠灵顿学院新生们的第一堂课。他以《周易》为切入点,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及发展历程。他指出,《周易》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更是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它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语言表达,并在社会实践和哲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拍摄、文字:宋毅轩
审核:梁忠环、李镇江、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