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博士论坛 共享学术盛宴——青岛黄海学院首届博士论坛暨大数据学院首届青年博士论坛

2021-04-28 8473 作者:李靖 来源:大数据学院

为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变革趋势,以学科交叉融合为主线,大数据学院不断开拓创新,用服务地方的理念创新专业布局,用跨界融合的文化推动教学模式改革,通过构建“大人物”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为产业发展赋速、为专业发展赋能、为师生能力提升赋智。近年来大数据学院通过大数据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会、大数据与智能决策研究所、统计与数据挖掘研究所、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研究中心等平台举办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在推动各学科教学、科研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增强学术交流,拓宽教师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服务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构建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博士学术交流平台,经与青岛黄海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研究决定,青岛黄海学院首届博士论坛暨大数据学院第一届青年博士论坛,由大数据学院发起并承办,于2021年4月28日,在知新楼2楼东-北侧智慧教室成功举办。

本届论坛以“交叉融合 创新发展”为主题,旨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赋智、赋速,融合创新高水平成果产出。论坛特别邀请山东科技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副院长方泳博士,以及青岛黄海学院国际商学院王瑞峰博士、大数据学院孙克任博士、智能制造学院王姣博士、建筑工程学院徐秀凤博士、大数据学院邢军博士等分享主题报告。

论坛开幕式由戴琳琳副院长主持,副校长梁忠环代表学校为博士论坛致欢迎辞并宣布开幕,梁校长首先指出专业的发展需要打破学院的壁垒、学科的壁垒、专业的壁垒,要交叉融合、融合创变、创新发展,大数据学院承办我校的青年博士论坛并举办大数据学院第一届教学科研融合创新博士论坛正逢其时,起到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整合了全校的资源。梁校还从“什么是大学、大学是什么、大学是干什么的”三点体会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大学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接下来,六位博士围绕论坛主题,从不同的方面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副校长梁忠环致辞

方泳博士以《人工智能在海洋中的应用》为题,结合个人的研究领域和成果,以及他所在的阿里云大数据学院的建设情况,深刻剖析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重点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在台风随机模拟中的应用以及机器学习算法在三维温盐现报和预报中的应用,最后还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方泳博士报告

王瑞峰博士作了题为《科学研究中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以农业经济领域为例》的报告,王博士首先阐述了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并对交叉融合实践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重点围绕学科交叉在农业经济研究领域的应用,提出和总结了有关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交叉点及五步法,结合具体的典型案例,从理论和实践双维度介绍了涉农平台经济的研究热点问题和方向。

王瑞峰博士报告

孙克任博士围绕《新文科建设的本质与路径》的主题,旁征博引、谈古论今,用充满哲理和富有诗意的语言,对大数据背景下新文科建设的本质和路径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剖析。

孙克任博士报告

王姣博士以《地球物理勘探概论》为题,生动形象地剖析了地震产生的原理,以及地震资料采集、数据处理、数据解释有关地震勘探的三个基本环节,最后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王姣博士报告

徐秀凤博士报告的《既有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研究》,徐博士基于她自身和所带团队的研究方向和成果,首先介绍了中国地震带分布以及地震灾害的危险性,指出了抗震减灾的关键在于提高土木工程抗震能力,并详细介绍了抗震加固流程、加固方法及性能评估,还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对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徐秀凤博士报告

邢军博士以《专创融合驱动下学研创用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为题,深度剖析了当前应用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现状,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从专创融合的引擎增效作用、“开发者+创新创业”型教师、“经验者+应用者”的目标导向、“通识+专识”多元化培养路径等多方面阐述和介绍了自己对学研创用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尝试。

邢军博士报告

本届论坛内容与时代发展密切,既涵盖人工智能在海洋中的应用,又包括多学科交叉融合在农业经济领域的实践;既有对地球物理勘探理论的探讨,又有对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的研究;既有对新文科建设的本质与路径的探索,又有专创融合驱动下学研创用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让与会师生们在分享知识大餐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科研精神的熏陶,在学术碰撞与交融中催生出新思维,进一步激发了老师们对培养学研创用型人才的思考!

初审:孙 倩      复审:崔久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