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举办“如何写好讲话发言类公文”专题讲座

2025-03-21 660 作者:徐琳 来源: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

3月20日晚,由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组织的写作与沟通课21场专题系列讲座第五场——“如何写好讲话发言类公文”,在知信楼B01学术报告厅开讲,邀请外审首席专家周忠高教授主讲,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副主任徐琳主持。

周教授以“会议讲话的内涵特点”为切入点,强调其三大核心特点:代入领导角色—站位与语态适配、内容紧贴实际—问题导向、表达双向交流—兼顾政策传递与听众共鸣。他结合自身多年撰写公文的经验,提出“三步九环节”写作流程,并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会议精神的实际案例为范本,剖析部署性讲话与会议讲话模板的异同。通过“三转”活动的案例,剖析部署性讲话的典型结构:理论奠基—通过“统一思想,提高觉悟”阐释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问题导向—以“抓住重点,狠下决心”直指作风问题症结;实践路径—以“加强领导,扎实推进”提出可操作保障措施。周教授特别指出,总结性讲话需遵循“成果评价—问题分析—经验提炼”逻辑链,与部署性讲话形成闭环。

针对开幕词与闭幕词的写作,周教授指出其核心在于“简明的内容、充沛的感情、良好的文采”。他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为例,分析其“历史脉络梳理—使命任务宣示—未来愿景展望”的递进式结构;同时,结合市人大会议闭幕词案例,强调闭幕词需落脚于“议程成果总结—经验价值升华—行动纲领号召”,实现政治性与文学性的统一。他特别强调,开幕词需“开宗明义点燃期待”,闭幕词应“余韵悠长凝聚共识”。

在“座谈会发言”板块,周教授提出“选题口径小、结构层次简、表达求新求变”的三大原则,并以选调生座谈会发言为例,演示“三步九环节”流程。他通过正反案例对比,指出发言稿需避免空泛论述,应结合个人实践提炼鲜活观点,体现“从务虚到务实”的逻辑跃迁。

最后,周教授系统归纳了公文框架的六大逻辑类型:“现状—问题—方法”适用于问题导向的汇报类公文;“认识—重点—保障”常见于政策解读与工作部署;“一是—二是—三是”用于条理清晰的阶段性总结;“概括—过程—价值”多用于经验推广与成果展示;“务虚—务实—要求”适合理论结合实践的动员讲话;“问题—原因—对策”应用于调研报告与决策建议。

讲座尾声,徐琳总结指出,周教授的讲解“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为师生提供了公文写作的“方法论工具箱”。现场师生纷纷表示,通过案例分析与逻辑拆解,不仅掌握了公文写作的规范流程,更领悟到“以思维驱动表达”的核心要义,将复杂的框架类型转化为可操作的步骤,让在座师生对学术写作与职场公文有了全新的认知。

初审:徐琳    复审:周忠高     终审:刘中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