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校园文化|青岛黄海学院:以“三通”为抓手 推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2025-05-07 75 作者: 来源:学习强国

多年来,青岛黄海学院聚焦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立足青岛,服务青岛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打破校企“点对点”的合作模式,引行入教,形成了“校行联通、四链融通、学用贯通”育人模式,为行业发展成功培养2560名余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获评全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示范校”,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

校行联通: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打造深度融合生态

学校与行业协会合作,形成“双主体、五共建”运行机制。

组织共建:校行双方互设西海岸分会与监事长单位,搭建起双向决策的桥梁,充分发挥双方优势,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资源共建:校行联合开发“一课双师”微专业课程体系,建立200+企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行业最新的实践案例和前沿知识。

平台共建:校行共同投资2419万元打造“院园合一”的孵化平台——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园。培育183家企业,年均孵化15项创新创业项目,学生在园区的实践中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

技术共建:校行联合制定行业人才培养标准,发布年度发展报告,为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数据支持和明确方向指引。

活动共建:举办8届学科竞赛、17届儒商论坛,年均促进就业1000人次,有效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和行业人才储备。通过校行联通,双方实现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创造优质的环境。

四链融通:构建系统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为培养适应跨境电商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学校构建了“四链融通”的培养体系。

专业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构建“产业链-专业群-学院-产业园”链式机制,依据青岛跨境电商产业链人才需求,形成覆盖全链条、多科融合的跨境电商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获评青岛市产教融合示范专业。

课程群与岗位群深度融合:开发“基础共享+专业侧重+特色任选”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了产业群→职业岗位群→项目任务群→岗位能力←课程群←专业群的精准匹配机制。建成数字化课程23门、教材6部、指导书16本,获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

培养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构建跨境电商工作胜任力GPSD模型,实现与区域产业-行业-职业-岗位-任务-技术-课程深度融通。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实现创新创业、职业证书、学科竞赛与课程学分互认和转换。

学用贯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

双元课程包助力理实融合:开发“职业+学术”双元课程包,将职业技能培养与学术知识学习有机结合,构建理实一体化知识图谱。职业课程包聚焦于跨境电商行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和技能要求,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项目和案例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学术课程包注重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工作室制教学实现培养闭环:依托“1+1+N”的育人体系,打造138个项目导向的工作室。实现教学情景化,将教学内容融入实际项目场景;内容项目化,把课程知识分解为具体的项目任务;成果显性化,通过实际项目成果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完整培养闭环。

专创融合推动应用型转型:以跨境电商专创融合促进“应用型”转型的案例得到教育部第七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论坛推广。《跨境电商基于工作室的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方案》获课程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

来源: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5634578078371997825&t=1746601124734&showmenu=false&cdn=https%3A%2F%2Fregion-shandong-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item_id=5634578078371997825&ref_read_id=f3ccc622-3c73-420a-b833-dda0deb75918_17466028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