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禾·Young行实践团沂蒙行:探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2025-07-17
100 作者: 来源:国际商学院青
盛夏七月的沂蒙大地,阳光热烈而深情,7月12日国际商学院青禾·Young行实践团踏上这片红色热土,走进临沂市临沭县,开启了一段追寻红色记忆的旅程。
实践团第一站来到了被誉为“鲁东南红色文化第一村”的陈巡会村,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115师师部驻扎地。走进陈巡会村,当地一位白发老党员已早早等候。老党员带领实践团参观,他布满皱纹的手轻抚展柜,声音沉稳有力,那带着乡音的讲解让历史变得格外鲜活。
纪念园内,革命斗争纪念馆、村史馆、乡村记忆馆和导沭整沂展示馆四部分组成了完整的历史记忆链。走进革命斗争纪念馆,185平方米的展区被分为“滨南旌旗”、“苍马烽火”、“钢铁堡垒”和“千秋伟业”四个主题。一件件展品向实践团诉说着不平凡的往事:刘少奇、陈毅、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工作战斗;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山东军区等机关曾驻扎于此;村民们“最后一把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奉献精神也令实践团动容。
实践团第二站来到了临沭县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纪念馆群包括“四馆一园”——钢八连纪念馆、临沭人民支前馆、革命烈士陵园、朱村村史馆和朱村档案馆。
钢八连纪念馆中央,那面褪色的“钢铁英雄连”锦旗猎猎如诉——1944年除夕夜的血色六小时,24名战士以生命兑现守护承诺,这面锦旗浸透的不仅是鲜血,更是军民水乳交融的永恒见证。展馆特别标记的展位前,记录着那个重要历史时刻:2013年冬,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捧起村民敬献的饺子,凝望延续八十载的祭祀传统。从支前馆里吱呀作响的独轮车,到村史馆中1950年的工分账簿,四馆一园构建起沂蒙精神的全息影像。
肃穆的烈士陵园松柏长青,实践团在刻满英烈姓名的纪念碑前驻足,展板上一行烫金文字灼灼生辉:“革命胜利靠的是人民群众支持。”实践团在朱村抗日战斗纪念碑前全体肃立,默哀鞠躬,以表达对先烈们的深切哀悼和崇高敬意。
夕阳西下,实践团踏上归途,陈巡会村的弹痕铭刻着烽火记忆,朱村战斗纪念馆的锦旗浸染着军民热血。两个村庄,一种精神——当青春遇见信仰,实践团成员终于读懂,为什么沂蒙山的星火能燃烧八十载而不灭,当历史在讲解中苏醒,当信仰在足迹里传承,红色基因便化作奔涌不息的河流。“让信仰之火生生不息,让革命精神永续传承”——这是青禾·Young行实践团对这片红色土地的承诺,也是此行最珍贵的收获。
初审:林燕 复审:刘奕蔓 终审:孙兆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