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特集团与智能制造学院车辆工程系共探数智精益工匠培养新路径

2025-10-21 37 作者:孟景慧 来源:智能制造学院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对接产业需求,2025年10月15日下午,智能制造学院与青特集团有限公司在知行楼301会议室举行车辆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交流暨重点学科建设座谈会。青特集团有限公司数智精益部部长纪彦斌、资金管理部副部长王晓文、新能源技术部总工程师扈建龙等一行人到访并参会。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助理王可栋、车辆工程系主任迟红及学院科研助理王克刚等共同出席。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订单班人才培养、学生实习实训、校企共建课堂及教师挂职锻炼等多项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共同探索“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创新路径,旨在携手培养契合行业发展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座谈会伊始,纪彦斌部长介绍了青特集团自1958年建厂以来的发展历程。他介绍,青特已从最初的“青岛第一汽车配件厂”,逐步成长为一家业务覆盖车桥、零部件、铸造装备、房地产等四大板块的现代化企业。重点介绍了企业在智能制造、数智化精益管理等前沿领域的战略布局,并特别强调了当前的人才需求:迫切需要既扎根专业知识,又精通现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随后,王部长进一步分享了青特集团在平度产业园的智能制造产线建设进展。他结合生产实际中的设备布局与产线协同等具体挑战,提出了企业的合作愿景:“希望能与高校携手,共同探索和优化更先进的智能制造车间管理模式。”

王可栋向企业代表介绍了青岛黄海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重点阐述了车辆工程专业“理论+实践双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与行业、企业深度沟通协作,真正达成“以赛促学、以做代练”,全面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素养。王可栋进一步表示,学院目前正积极推进硕士点培育建设,期待未来与青特集团在共建课程、联合申报课题、师资交流互聘等多个维度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融合的新生态。

纪部长对此表示:“黄海学院‘理论+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与青特集团转型升级中对智能制造、现场管理等领域的人才需求高度契合。今年重卡市场产销量稳步增长,预计全年将实现10%左右的增长率,重卡产销量将突破110万辆大关。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与突出动手能力的学生,正是企业重点期待的培养对象。”

座谈会结束后,企业代表一行参观了位于一楼的机械与车辆工程实验室。从灵敏的智能小车避障系统,到高效的海上垃圾清理装置,学生们展示的创新成果赢得了青特集团代表的高度评价。企业代表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与出色的实践能力,是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的有力证明。同时,纪部长也结合企业当前需求,向工作室提出了关于“焊接视觉识别系统”的研发意向,希望工作室教师能带领学生共同开展相关设计与研究,最终形成可落地、能应用的实体装置,切实助力企业生产环节的智能化升级。

青特集团的到访,为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注入了强劲的产业动能,不仅搭建起学生直面行业发展的桥梁,也为后续共建课程、共建实习基地、共研技术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青岛黄海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在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进程中,不断完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数智精益工匠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初审:孟景慧     复审:迟红   终审:王可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