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李宗刚教授来校作“学术论文写作与社科项目申报”讲座

2025-10-27 44 作者:于蕾 来源:语言文化学院“

10月24日下午,山东师范大学李宗刚教授应邀来校作“学术论文写作与社科项目申报”讲座,知新楼116教室座无虚席、掌声频传。本次活动是语言文化学院“名师讲堂”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旨在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赋能学科发展。

讲座开篇,李宗刚教授以“为何申报社科项目?”“为何投身学术研究?”两大问题引发深思,强调这是学者构建认知体系的逻辑起点。李宗刚教授指出,当代学术已告别“闭门治学”模式,需践行“顶天立地”理念——既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又深植学科专业根基。“真正的学术不是谋稻粱、求功名,而是安身立命的人生范式。”他援引“瓦伦达效应”警示功利化倾向,提出学术辩证法:刻意追逐名利往往适得其反,唯有以热爱为基、潜心求真,荣誉自会随成果而至。

李宗刚教授指出:高质量申报书不是简单陈述内容,而是清晰呈现“生成”新知识的路径。“申报书是浓缩的论文提要,核心是展现创新点。”针对文献综述,他提出“学术苹果树”逻辑:先厘清学科脉络这一“树干”,再将既有成果作为“果实”缀于枝上,既凸显传承,又明确自身创新空间。

思想独立是论文的灵魂。李宗刚教授以鲁迅为例,阐释其如何从日常叙事洞见“国民性”命题,“缺乏思想积淀,便难提出有穿透力的观点”。关于结构,李宗刚教授以“单杠运动”为喻:开篇需“稳”,精准立论;论证需“活”,逻辑严密;结尾需“实”,总结价值、首尾圆合。

针对投稿难问题,他展示了陌生青年学者凭优质稿件成功刊发的邮件记录,证明“学术投稿不靠关系,过硬质量才是关键”,并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鼓励教师潜心打磨成果。

讲座尾声,李宗刚教授化用海子诗句寄语:“从今天起,做幸福的学者,思考写作,遨游学术天地;从今天起,关注论文与课题,以学术为精神家园,面朝真理,春暖花开。”他期望教师以学术为安身立命之本,在追求真理中实现内心丰盈。

参与教师纷纷表示,讲座兼具实操方法与价值引领,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切实指导。此次活动为语言文化学院科研生态建设注入新活力,也彰显了李宗刚教授深厚的学养与育人情怀。

图片:郭谦昊、王雨曦   初审:于蕾 复审:全莉、赵红梅 终审:刘奕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