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热烈庆祝青岛黄海学院揭牌暨建校15周年

2011-06-16 22187 作者: 来源:

青岛黄海学院转型发展初探

2011年4月,国家教育部批准青岛黄海学院为新建普通本科院校,此时,正值青岛黄海学院建校十五华诞。晋本、院庆互道贺,双喜盈门满黄海。在董事长刘常青一班人的带领下,“黄海人”迎着激情燃烧的教育岁月,展示特有的教育风采,以纪念属于自己的喜庆日子。回首风雨兼程路,他们以自我方式诠释十五载自强不息;瞻望转型发展时,他们以创新姿态续写新征程励精图治。《青岛黄海学院转型发展初探》一文,道出了全校师生员工,在办学道路上止于至善、追求卓越的教育呼唤与心声。

2011年4月,国家教育部批准青岛黄海学院为普通本科院校,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标志学校进入新的转型发展时期。转型发展是青岛黄海学院特定的发展形态,也是学校发展的理性选择。此时,正值学校建校十五周年。在双喜叠加的日子里,全校师生员工自然心潮澎湃,但我们更多的是静下心来,思考过去,瞻望未来,把学校今后的事情做好,尤其做好一个时期内的学校转型发展工作。谨以此文纪念青岛黄海学院“新晋本科”和建校十五华诞。

一、转型发展的文化背景

大学转型发展孕育在大学文化沃土中,与大学文化紧密关联。“大学文化主要凝聚在大学拥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淀和创造的大学精神文化、大学物质文化、大学制度文化和大学环境文化的总和。”青岛黄海学院经历15年办学,前7年主要担负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培训和本、专科学历文凭考试培训任务;后8年主要担负高、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任务。在教育运行中,从基础职业教育发轫,逐步向高层次教育递进,没有缺席任何教育时空,创造了全景大学文化。

1、精神文化。大学精神归属于大学理念范畴,是大学人为实现教育理想和目标最大化价值追求。通过对大学精神导入,以定格大学精神文化,并彰显大学文化的灵魂和气质。青岛黄海学院所创造的精神文化主要是:立志创业和艰苦创业的自强不息精神;“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以人为本职业精神;“知行合一”的辩证教育精神;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面向未来精神;抓党建、促和谐、保发展的方向引领精神;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传承创新精神等。学校精神文化不是抽象的教育信条,而在教育实践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感召和凝聚作用。通过弘扬大学精神,使之变为师生具体化的教育行为准则。如学校常年开展弘扬雷锋精神活动,年年邀请几任雷锋班老班长来校为师生作报告,并与抚顺雷锋团建立学雷锋军校共建单位,使雷锋精神常在师生心中;学校文化与儒商文化、企业文化等互有链接,形成文化互动与共鸣,使学校文化向社会拓展,彰显学校文化张力。

2、物质文化。大学物质文化凝聚在大学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所积淀出的文化底蕴中,是大学的奠基或基础文化。近代大学鼻祖、德国柏林大学创始人威廉•冯•洪堡认为:“学者、土地、资金是大学建立的三个不可或缺的东西。”为这三件事,青岛黄海学院奔波了15年。目前,学院院本部有专任教师 8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8%,已形成了一支教师道德高尚、知识系统开放、能力系统坚挺,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师资队伍。学院设置6个学系,42个专业,覆盖国家高职专业9个大类。与山东省同类院校专业相比,青岛黄海学院部分专业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其中,数控技术、物流管理两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现代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学校占地1278亩,经过三期建筑工程基本建设,建筑面积达到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56亿元,其中,教学实验设备总值5569万元,共7467台(件)。建有一批高配置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图书馆藏书74万册,期刊645种,设有电子图书、期刊阅览室。建有容纳2000名学生同时进行实训教学的旗舰型实训中心。学校与海尔、海信等几十家国家骨干企业集团建有实质合作关系,形成办学的良好社会支撑体系。将办学硬件上升到文化层面,青岛黄海学院积累了举办本科教育必备的物质文化实力。

3、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保障机制,是介于大学理念和办学操作层面之间的文化形态。从大学教育视角判断,大学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专家治校、教授治学等。从大学组织逻辑判断,大学制度文化主要依存和服务于组织管理系统,具有理论性和工具性文化特征。青岛黄海学院按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校,积淀了宝贵的制度文化。大学自治方面:学校发挥民办院校优势,运用民办机制办学,合理用好办学自主权。领导体制: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保障了院长办学和管理权力。专家治校、教授治学:学院领导班子中,多为聘请的名校专家、教授担任领导职务,已形成和谐有力的办学运作模式;一批教授在治学中发挥了主导和骨干作用。规章制度建设:1996年学校创始,立即出台了学校《规章制度》。其中包括《教职工规章制度》和《学生规章制度》等。随着办学规范化、规模化发展,近几年学校印制了3辑规章制度汇编。制度文化建设取得应有成效,强化了学校管理。

4、环境文化。建设高品位文化环境,不失大学是一个文化机构的美誉,是大学的共同追求。青岛黄海学院依山抱海,地域环境享有独特美。校园建筑借鉴传统造院意境和空间形式,凸显简洁、练达、柔美格调,通过轴线、庭院、园林景观描述手法,以表现人与自然和谐,营造校园文化殿堂高雅美和自然美意蕴。人文环境,坚持尊重关爱与宽松和谐的情感设计、开放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人本设计,同时配套更多、更好的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宜教宜看的生态环境,以表达人文关怀。

学校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企业的关怀与支持。这些年来,有关方面领导及一些企业领导,曾到青岛黄海学院视察和指导工作,并对学校工作给予肯定。

二、转型发展的环境分析

1、新建本科院校的设置状况。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兴起,基本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也因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推进,使新建本科院校蓬勃发展并数量剧增。新建本科院校大体有三种形式:一是由强力资金的推动,平地高起点建设的普通本科院校,这是少数。二是由地市管理的公办专科院校,通过合并或独立为新建普通本科院校。三是由民办高职专科院校,通过教育类别转型,新建为普通本科院校。青岛黄海学院属第三种新建形式,是新入列的普通本科院校。

2、与实力型老本科学校比较。青岛黄海学院与实力型老本科学校比较,实力型老本科学校占据明显实力优势。这些学校均为公办高校,校龄很长,长则百年以上。它们依靠国家扶植,“以时间的延续换取发展的空间,在滚雪球般的逐步积累中壮大。”新建本科院校一项重要使命是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服务。面对高速发展的教育形势,新建本科院校不能走实力型老本科学校以时间换取效益的常规办学老路,不能四平八稳,必须小步快跑,延缓发展就等于坐失良机。再则实力型老本科学校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和综合实力,新建本科院校无法比拼,因此,也不能选择与它们相同的发展方式。在高等本科教育大环境中,新建本科院校不能跟在老学校后面跑,要选择突围式发展。

3、与公办新建本科院校比较。由地市主管的公办新建本科院校,它们成长背景复杂,综合实力虽不如实力型老本科院校,但“公办”标签使这些院校占有诸多优势。当地政府投资,且办学收费,双渠道积累教育资源,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办不到。它们办学时间相对较长,教师队伍和学科、专业等教育要素基本是积累升级式发展,新建民办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和学科、专业等,底子薄,且由职业型教育向普通型教育转型发展,难度增大。像教师待遇、福利等要素,由于受公办和民办教育政策界沟制约,新建民办本科高校也处于弱势地位。但新建民办本科高校有办学机制灵活、历史负重较轻、学校自治能力较强等优势。与这类院校相比,新建民办本科高校要选择竞争式发展。

4、民办本科高校内、外部生成环境分析。目前,经教育部批准,全国共有76所新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其中,山东省8所。这些高校原来的建校基础多为民办高等职业院校。青岛黄海学院与这些高校同属一个教育群落。青岛黄海学院多年来发展势头很好,除以上分析的四种大学文化建设成果外,学校举办本科教育的潜力很大。但是,新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存有共同的教育结构性矛盾,必须客观正视。就其外部环境,政府、政策、社会、生源等外部支撑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支撑系数不高。从整体分析,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还处于我国普通本科高校底层。就其内部环境,转型发展的任务较重;缺乏办普通本科教育的经验;新旧教育思想观念的矛盾交织与碰撞;教师队伍、学科专业等教育要素,在本科教育优化组合过程中的矛盾交织与碰撞;社会期望值过高与学校自身实力应对困难的矛盾交织与碰撞等,显露出内部环境的某些办学缺失。

三、转型发展的基本内涵

1、学校发展定位转型。青岛黄海学院15年办学,主要面向企业、面向职业,为企业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所培养人才的职业生涯主要在我国职业带的下、中游流动。升为本科院校后,教育类别变更,办学层位上移,教育空间拓展,服务面向放大,必然导致学校发展定位转型。潘懋元先生说:“新建本科院校不论从全国布局还是高校自身来说,其共同特点在于:第一,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我们不排除个别的也去培养学术型人才,但基本上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第二,新建本科院校主要应该立足地方,为地方服务。”青岛黄海学院在分析自身优势和内、外教育环境基础上,并遵照上述原则,为学校确定的发展定位是,学校类型:定位于教学型、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发展方向:逐步形成以工科为主体的教育格局,保持和发展职业教育特色;服务面向:立足山东,立足青岛,面向全国,重点为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教育思想观念转型。教育思想观念转型是转型发展的先导,把一个什么样的教育思想观念带入本科教育,是全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学校要找准切入点,形成引领本科教育发展的新型思想观念。教育思想观念转型主要路向是:破壁垒式封闭教育模式,培育开放性教育新思维;坚持知行合一教育新理念,开创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教育教学新路向;推动学术进校园,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开创学术自由新风;协调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良好互动关系;建设教育服务社会和社会支持教育双重办学保障体系等。

3、学科、专业发展转型。“学科、专业是大学的基本元素,学科、专业的水平决定了一所大学的水平。”青岛黄海学院必须把学科、专业转型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中心。实现学科、专业转型发展不仅是由专科向本科的层面提升转型,重要的是实现学科理论的转型,具体说是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转型。本科教育不是专科教育的“膨化”,专科教育也不是本科教育的“压缩”,必须用各自的学科理论实施教育,才能保障教育质量。青岛黄海学院实施本科教育,要克服用办专科教育的惯性指导本科教育,切实按照本科教育规则实施办学。教育谋划,注重知识、学术、技术等教育板块相对独立和相互关联;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传授要足量,学术研究要跟进,技术训练要过硬,形成知识、学术、技术教育的良性循环和互补。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和职业更替需求,一种新生的高等教育形态,主要职能是培养新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它区别于纯理论型、学术型人才,也区别于普通技能型人才。所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宽厚的专业理论基础、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坚实的专业技术能力,在填补我国新的职业空白方面形成人才优势。

4、领导方式转型。认真落实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领导体制,保障院长和院务委员会的管理和办学权力。建设专家型、专业型管理团队,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管理学校。发挥民办机制管理优势,形成有活力的新型民办管理机制。采用宽口径管理和扁平管理等现代管理手段,放活管理,快捷管理,调动办学实体和教职工办学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益。

5、教育资源积累方式转型。教育资源积累仍按照洪堡所提出“学者、土地、资金”三大结构板块实施,但要转变积累方式、改善积累结构,提高积累效益。坚持人才是第一教育资源的发展观,以高端人才积累为重点,实施人才外聘与自我培养相结合方略,逐步扩大自我培养人才的权重,形成稳定的人力资源优势。实施校园北扩战略,抓紧土地变更手续办理,为学校今后发展拓展空间。“对民办高校而言,仅仅通过学费很难很快完成其资本积累的过程。”因此,要拓宽资金积累渠道,突破仅仅靠学费积累办学资金的瓶颈。积极与政府合作,争取“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有关教育和培训任务”项目和政府“专项资金”。积极与社会企业合作,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吸收社会企业多元投资。积极与社会团体和个人合作,建立捐资融资渠道。在教育资源配置上要运用经济学中的“木桶原理”,注重解决短板资源配置,力求资源配置平衡,保持良好的资源结构效益。

四、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1、区域服务战略。区域服务战略是青岛黄海学院发展的基础战略,这是由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因此,区域服务战略实施,必须立足山东、立足青岛,依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平台,了解区域职业岗位群发展趋向,“牢固树立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办学宗旨,坚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研究服务对象,把握需求脉搏,营造技术开发优势,担当科技转化的龙头,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与区域经济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发展与区域性社会发展对接。

2、特色化战略。特色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品牌战略,大学真正能打造出品牌项目,并经久不衰,很不容易。特色化不是政府授予的,也不是自封的,是大学千锤百炼炼就、社会所认可的。青岛黄海学院实施特色化战略,要立足和坚定学校能真正办出特色,但特色是一个培育过程,需要扎扎实实和永不放弃地做好培育工作。首先,要逐步办成以工科为主体的本科院校,瞄准工学门类中的强势学科、专业进行培育。其次,要筛选建校以来的教育成果,选择有综合交叉优势、破土能力强的项目进行培育。第三,特色发展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尤其应用型大学,要依靠社会,发现和培育自身优势。第四,特色的培育和发展要切实落实到人才培养质量上,以人才培养质量追求办学特色价值的最大化。青岛黄海学院本科教育与特色培育要同时起步,把特色化战略实施贯穿到教育全过程之中。

3、竞争战略。大学正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学,通过竞争和拼搏,实力增强、知名度上升,竞争成为大学发展的重要手段。青岛黄海学院应积极参与大学竞争,在竞争中学习办学经验,发展自己。竞争不是盲目扩张,主要是在与同类院校的教育比较中创先争优,既在办学中检验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又检验自身的竞技样态。竞争靠竞争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青岛黄海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一是凝聚力。大学需要有一种崇高的教育思想境界,它往往表现在对重大教育价值的追求上。青岛黄海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以自强不息精神所形成的凝聚力,正是参与竞争的一种崇高思想境界。二是创造力。创造力蕴藏在教师和学生超凡脱俗的独立品格中,要鼓励成功,善待失败,为创造型人才脱颖而出铺路,使他们能够站在科学技术前沿参与竞争,展示创造成果。三是影响力。影响力是大学内化了的教育、科研、服务等综合实力,它往往是彰显于社会的大学形象。学校要从综合教育价值视角,大力培育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并使之持久、深厚。

青岛黄海学院的转型发展和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按照教育部对学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探索民办高等学校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出特色和水平,大力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性人才,为山东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