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56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从2月下旬开始,纪念馆便迎来了预约参观的热潮。周边中小学、兄弟高校、企事业单位等纷纷慕名走进黄海学院雷锋纪念馆,了解雷锋事迹、学习雷锋精神。
雷锋纪念馆的参观热潮只是黄海学院学雷锋常态化的一个缩影。青岛黄海学院创建23年来,坚持把开展学雷锋活动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列入每年学校工作日程,形成了学习雷锋工作的常态化机制,完成了“学雷锋、引雷锋、做雷锋、育雷锋”四部曲。
学雷锋常态化,形成学雷锋长效机制
学校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坚持把雷锋精神的宣传教育与入学教育、军训及日常教育相结合。先后邀请了原《解放军报》副总编辑陶克将军、雷锋班第一任班长张兴吉、第二任班长庞春学、第四任班长曲建文、第二十一任班长李桂臣等来校作专题报告,邀请雷锋团官兵为新生军训,每年组织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包括寻找身边的雷锋活动、校园雷锋“十百千”创建工程、“我愿意做一名志愿者”主题征文、“平凡的英雄”演讲、雷锋电影展播、学雷锋无偿献血、“寻找雷锋足迹,弘扬雷锋精神”主题团日等等,引导学生崇尚雷锋高尚品德,感悟雷锋时代精神。
引雷锋入校,建立学习雷锋活动基地
2010年,在雷锋生前所在团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投资90多万元建成了国内高校第一个雷锋纪念馆,面积300余平米,收集雷锋珍贵图片、原生音频资料等400多件,中外文版本学雷锋书籍、宣传品、其他实物等150余件。为加强对雷锋精神的研究,学校与辽宁省抚顺市“雷锋讲坛”达成协议,设立了“雷锋讲坛青岛黄海学院分坛”,成为全国第二家设立该分坛的院校。聘请雷锋亲密战友乔安山、雷锋班老班长和雷锋精神研究所所长、《雷锋精神研究》主编翟元斌为黄海学院客座教授,有力推动了雷锋精神研究的开展。青岛黄海学院雷锋纪念馆落成后,成为当地思想政治学习的园地和群众教育实践活动阵地,每天前来观展的人员络绎不绝,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办雷锋学校,奉献社会爱心
青岛黄海学院以“学雷锋、引雷锋”为手段,以“做雷锋、育雷锋”为己任,回报社会,奉献爱心,广泛开展慈善活动。2010年,10月,为中华职业教育社“温暖工程”捐款100万元, 2012年3月捐资20万元为贵州省威宁县贫困山区米乐小学建起教师公寓楼“黄海楼”,2013年5月,为青岛开发区慈善总会冠名基金捐助善款100万元……
学校实施“校园无贫工程”,用爱心为贫困学生排忧解难,保障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学校着力建设“奖、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等学生资助体系,使贫困生受益。
育雷锋学子,实现爱心循环
青岛黄海学院董事长刘常青认为:雷锋精神是一种爱,爱是一种信仰,爱是一种文化,教育的本质是爱,推广爱的教育,培养新时代的雷锋,是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让爱与社会链接,推动爱的循环,已成为青岛黄海学院办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风尚。2004年9月,刘常青董事长得知17岁时失去双臂的残疾青年刘仕春以新生身份进入黄海学院后,决定每月给予其800元生活补贴,并免除她大学期间的一切费用。受到帮助的刘仕春经过四年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此时的她又向母校四川资阳市伍隍中学高二年级的一批“贫优生”伸出了援助之手。身有残疾在爱的滋润下成长起来的刘仕春先后荣获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感动青岛十佳人物”候选人等荣誉称号,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她继续传播着雷锋精神,释放着爱的光与热。另外,黄海学院还涌现出勇抱燃烧煤气罐的刘名利老师、热心帮助失明老人的陈松同学等许许多多的雷锋式师生,他们的点滴善举,充分展示了雷锋精神的时代风采。